首页 -> 2008年第6期

在管理中融入爱心

作者:郑清建




  一位巡逻的警察利用测速表查到一辆超速行驶的自行车。他礼貌地拦下车主——一个满头大汗的学生,并按照执法程序为其办理了罚款手续。一周之后,学生收到了一封丹麦著名自行车俱乐部写来的邀请函,里面还夹着一份警察测定的“自行车时速表”。数年后,这个学生成了丹麦的奥运会自行车赛冠军,他就是斯卡斯代尔。可以说,是巡逻警察的爱心成就了斯卡斯代尔,因为他不仅履行职责管教了一个人,还发现并推出了一个人才。
  在感慨于警察的伟大之时,我很自然地联想起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情。课堂上,一个有点多动倾向的学生突然抢过同桌的铅笔,旁若无人地摆弄起来。要知道这已经是他最近的第三次捣乱了。一向以治班严谨、责任心强著称的班主任怒不可遏,当场将他揪到讲台上,罚站,训斥,罚扫教室一星期。结果这个才满六岁的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哭着闹着不敢上学,害怕见到老师。
  反思这两件事,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假如那位丹麦警察做了老师,他会怎么来对待这个“违规”的学生呢?
  首先,他会满怀着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之心,把这个学生看作一个完整而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他凭着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知道儿童的多动其实是一种病态,是一种在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他会在前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学生的这种“违规”行为,明白这个多动学生并非有意破坏课堂纪律,只是由于他过剩的精力需要发泄,无法控制自己的举动而已,从而把这个学生的“违规”当成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在心理上、情绪上平静地接纳了这个被认为调皮捣蛋的学生。
  其次,他会对这个学生投以宽容的微笑,轻轻地趴在他的耳边提醒他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听讲,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然后耐心地等待着这个学生把铅笔还给同桌,把自己的注意力尽快地转移到课堂上来。他的笑容是那样亲和,他的话语是那样轻柔,让这个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并在下一次多动即将发作的时候努力克制自己,尽可能地减少多动的次数。他绝不会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疾风暴雨,严加斥责,因为他懂得学生的自尊就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容不得半点污损,必须给以小心翼翼的呵护;学生的心灵如同三春的草尖一样,承受不了任何踩踏,必须施以阳光雨露的润泽。
  再次,他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以高度的责任感给这个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他教育其他同学不歧视这个学生,使之愉快地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之中;课堂上,他用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或具体事例讲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利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或借助实物、图表、模型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起这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不会为单纯追求学习成绩致使这个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而是根据他的有意注意保持情况,给他布置适量的作业;对这个学生在学习及行为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他总是及时肯定、表扬和鼓励,以巩固其成绩;他不断充实这个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尽量将其课外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使他能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他会协同家长为这个学生制定详细的个别教育计划,并在不同阶段分别提出适当的要求,细致示范,耐心指导;如果有条件,他还会带领这个学生到专门为特殊儿童建立的资源教室,配合专业教师对其进行特殊的教育和训练,以改善其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通过以上的努力,他巧妙运用教育的智慧,用博大的爱心和责任心,让这个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支撑,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方法上得到指导,从而逐步矫正缺陷,慢慢地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更应该注重人文性,注重基于学生个性来构建教育教学过程,把每一个学生都作为活生生的生命,照顾他们的个性和差异,用爱心去包容,用耐心去等待,用慧心去唤醒,让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由而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