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为课堂教学中的“真”风采叫好

作者:王俊龙




  追求至善至美是人之常情,但世间万物却又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憾。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努力追求课堂设计最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但课堂往往是灵动生成的,正所谓“计划不如变化”。课堂教学完美无缺人人向往,但我认为有不足和缺憾的课堂更精彩。事实上,课堂中的“不足和缺憾”更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这当中似乎更加蕴含着某种自然和真实。我们应理直气壮地为课堂教学中的“真”叫好。
  有“不足和缺憾”的课堂教学才是自然真实的、常态的教学活动。本人观摩过许多展示课和公开课,师生配合得可谓天衣无缝,教师讲解得堪称滴水不漏。新课的导入,讲授过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点拨引导,最后的课堂小结环环相扣,直让人叫绝。但是内行人一看便知这种课是经过反复彩排演练而成的,也绝不是某个教师个人智慧所能达到的水准,其背后有一个精悍的团队后盾。这些课简直太完美了,完美到让人不敢相信它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许多教师直言不讳,这种课偶尔上一两节尚可,但如果天天如此,每节课如此,恐怕教师要精疲力竭。就好比鲜花之于仿真花,鲜花是有“不足和缺憾”的,它要遵循生物规律,要盛开,也要凋谢。个体之间也有差异,花朵有大有小,香味有浓有淡;但仿真花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常开不败之状,色彩永远是最艳丽的,真是巧夺天工,然而这样的花朵只是好看,却没有生命的活力、诱人的芳香。事物一旦达到至善至美的程度,也许离消亡就不远了。
  “不足和缺憾”是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碰撞而留下的伤痕。我们每每听完了同行的一节课,在进行赞美慨叹之时,常常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想:这节课某个地方要是这样设计就好了,如果开头换种方式导入就更妙了,假如某几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调整一下就更自然了……几乎每一次评课,都有这样一种思维惯性。我们热衷于专注课堂中的“不足和缺憾”,但仅仅作一些蜻蜓点水式的评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会反思,深刻的、积极的反思。反思的着力点主要就是考察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两个方面。课堂预设总是以完美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课堂生成的过程却又总是灵动的,与我们心目中的完美时而近,时而远,这种扑朔迷离的状态,本身就预示着课堂中存在“不足和缺憾”的客观必然性。
  展现课堂的自然真实往往具有积极意义。上一节课的“不足和缺憾”也许就是下一次成功的起点,过去的“不足和缺憾”也许就为将来的完美创造了条件。若预设合理巧妙,而“生成”有所欠缺,这会使教师看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从而更加激发教师对把握教学内容能力的培养;若预设欠缺而生成恰当精彩,这会使教师发现自己超人的教学机智,同时警醒自己,要加强对教材的解读,注意教学设计的全面周密。对于一个要求上进和追求完美的教师来说,因为有“不足和缺憾”,所以才有了积极反思的目标,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动力。
  我们为课堂教学中的“真”叫好,就是敢于面对“不足和缺憾”,敢于对别人或自己至善至美的教学设计(活动)进行大胆的质疑,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永不满足的进取心;为课堂教学中的“真”叫好,就是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际从前人的教学思想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由此而支撑起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思想,从而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自我超越;为课堂教学中的“真”叫好,就是不断修正“不足和缺憾”,从而造就更加独特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我们永远站在教育教学研究的最前沿最高峰。
  展现课堂教学“真”风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