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追寻语言训练扎实有效的课堂

作者:沈海军




  《语文课程标准》自颁布以来,许多一线教师都不敢在公开课堂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了,仿佛一谈训练就是观念陈旧,与课改格格不入。其实,“不下河就学不会游泳”。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没有“扎实”、“有效”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教者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确立每一课时的核心知识,精心设计每一次语言训练流程。
  一、 复述课文,讲求循序渐进
  课例:《推敲》(苏教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册) 执教:贾志敏
  课堂实录片断: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去(),留下()。
  生:贾岛在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犹豫不决,甚至()。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画画。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第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好。
  (师介绍韩愈。)
  生:结果他冲撞了韩愈,和韩愈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敲”好。
  师:把第一、二、三这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三连在一起说。)
  (4)用“敲”的理由有哪三个?①();②();③()。
  生:①有礼貌。②这样更能衬托出夜的宁静;③读起来也比较响亮。
  师: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儿看看谁说得好。
  师:我请三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还比比画画。结果他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和韩愈商量起来,认为还是用“敲”好。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后人便用“推敲”来表现斟酌文字。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第二位学生说。)
  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
  (第三位学生说。)
  师:也不错,难度大了些。
  (师复述。)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觉得分段、概括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也是令我们特别头疼的。贾老师围绕课后练习,精心设计语言训练流程,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能做到循序渐进,这样的训练是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
  二、 整体把握,讲求深入浅出
  课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苏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下册) 执教:薛法根
  课堂实录片断:
  师:谁能在“爸爸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爸爸是怎样说的?
  生1:爸爸低沉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2: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3:爸爸坚持自己的建议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自己的话叫意见,并且应该在意见后加一个逗号。请你把这句话再说一次。
  生4:爸爸坚持自己的意见,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5:爸爸无可奈何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如果是无可奈何,应该这样说了:“你不放就不放吧。”(众笑)
  师: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爸爸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前后横线上各加一句话。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看法?
  生:在还没有允许钓鲈鱼的时候,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的情况下,爸爸诚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来,汤姆很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
  (这个学生说得结结巴巴,不太连贯。)
  师:去掉“在”和“情况下”这几个词,再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这样的表达会更清楚。(学生去掉了这几个词,说得更连贯了)
  生:正当汤姆想违反规定,把大鲈鱼拖上岸的时候,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从爸爸的语气中听出一点挽回的余地也没有了,只好把鱼放掉。
  师:你的记性真好,老师都没有你记得这么多。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正当汤姆高兴地把大鲈鱼钓上来的时候,爸爸坚决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
  师:无可奈何这个词用得好。
  生:汤姆钓到鱼,心里乐开花的时候,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只好把鱼放回了大海。
  师:小朋友,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薛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学着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他的语言训练扎扎实实,形式多样。他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了一道填空,既是一个铺垫,又提示了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乐学、会学,最终掌握学习方法,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正是因为锁定了语文核心知识,从而在“深入浅出”“简简单单”之中让语言训练扎实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