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潜心 让教师走向厚实
作者:管建林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一句名言。在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每天上班辛勤劳作,领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工资,这就是挑水;如果能在下班之后挤时间开展学习与进修,那就是挖井。当许多人如乙和尚一样稀里糊涂过日子时,有心计、有眼光的人便会如甲和尚一样,潜下心来丰富自己的学识,厚实自己的底蕴,培养自己的实力,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展学习与研究,并一以贯之,量的积累终究会促成质的变化,从而实现人生的精彩。在这种“非临战”状态下,人与人的区别一是眼光,二是决心,三是毅力。在挑水的同时不忘挖井的人,总有一天会凸显自己的实力,实现人生的跨越。若干年后,当人们在惊叹别人的前进时,其实忘记了他人在工作之后所下的苦功。
仔细分析挑水与挖井,我们可以看出,挑水是糊口的需要,而挖井是成长的需要。从挖井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学习需要静心,更要潜心;教师的成长需要定力,更要毅力;教师的提高需要记性,更要悟性;教师的成功需要平时,更要随时。以教师的职业角色为视角来分析,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非常烦琐,但又是每日必做的功课,这些普通的工作与所领的工资是对等的,这就是挑水;而工作之外的学习、进修、培训等相比备课、上课等日常工作,具有厚实底蕴、以学养德、以学养智等功能,是成长的需要。对于老师来说,工作之余的学习与进修可做可不做,可少做也可多做,可以每天做,也可以记得的时候再做,做不做全凭教师个体的决心和毅力,这就是挖井。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总书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一要求语重心长,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数学家约翰·纳什说过:“人年轻时可能更显聪明,但年纪大则会更有智慧。”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慧除了需要丰富的知识基础外,智慧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磨炼。但令人惋惜的是,当人有了足够的智慧时,也有了足够的年龄。那么,怎样才能既拥有智慧,又足够年轻呢?办法只有一个——潜心。以潜心学习提高生命的效率,以潜心研究延长生命的内涵。
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作为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静心学习、潜心工作,在工作之余不忘挖一口属于自己的“成长”井,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厚实底蕴,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若想赢得明天,必须学在今天,只有持之有恒地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充满魅力的人,而这种魅力源于宽容正直的性格、积极进取的态度,源于广泛的阅读、深厚的积淀所形成的实力;在工作之余不忘挖一口属于自己的“成长”井,需要教师潜心教学,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工作之余的进修与学习活动,潜心教学与研究,探循教育的规律,把握教育的真谛,以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深度;在工作之余不忘挖一口属于自己的“成长”井,需要教师勇往直前,让发展成为一种永恒的动力。教海探航,在挑水的同时不忘挖井,要求教师以发展为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坚持,个人的素质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能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