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书写汉字要靠“磨”
作者:卢晓荣
距离下课还有十分钟,进入写字教学环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写‘上’字。”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一笔一画地范写。教师范写生字“上”后,学生练习写两遍。简单的一个“上”字,在学生的练习本上竟然出现多种写法:有先写短横再写竖的;有先写长横再写竖的;还有把横从右往左写的······老师从学生练写开始,始终没有离开过讲台,没有到学生中去巡视。这些错误老师当然不可能发现。学生更不知自己错了,带着错误走出课堂。
“上”字是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的第三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册安排的第七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前面已经学写了“一、二、三、十、木、禾”等六个生字,应该说,基本笔画横在学写“上”时,前面已经出现了多次,应该是轻车熟路了,可是却出现“从右往左写”的错误,不禁让人质疑前九次是怎么写的。再者,在学写“二、三、木、禾”等生字时,就已经渗透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前面四个生字的铺垫写,多次重复的练习,依然出现“先写短横再写竖;先写长横再写竖”的错误!在这个案例中,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写字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磨刀”与“砍柴”的关系,特别是要牢牢把握好“第一次”的契机,在“第一次”上动足脑筋,做足文章,花足力气,用足精神,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一见钟情”,久久难忘。
一、 相同处“磨”
汉字是方块字,它的形体虽然复杂多样,但每个汉字都由基本笔画组成,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间架结构,这些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就成了千千万万个汉字的相同之处。因此说,写好字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学生刚接触的新笔画、新偏旁、新结构,教师一定要下工夫,花力气作好示范。因为教师的示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学生能亲眼看到起笔、运笔和收笔的全过程,领略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即便是看起来最简单的“─”,教师也切不可忽视。横这一笔画,是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写好一个横,也就写好了千千万万个字的横,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能在一开始学写第一个横时就下工夫,磨好横这一笔的书写要领,并借用学生熟悉的“小扁担”来比喻横的样子,那么,横这一笔画就鲜活地定格在学生的脑海里,抹之不去了。学生在书写“上”字时,也就不会出现横从右往左写的错误了。此外,在磨好基本笔画的同时,还要磨好字的偏旁和结构。因为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和结构特点,而这些偏旁的书写和结构的安排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些不变因素,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此外,教师的书写示范不应局限在课堂范写生字的环节,还应贯穿在 “批改”和“板书”环节,使教师的字在经常与学生见面中成为“活标本”,成为无声的引导,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 方法处“磨”
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规律。每个汉字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搭配关系,如左右结构的字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相等,有的是左宽右窄;上下结构的字有的是上窄下宽,有的是上下相等,有的是上宽下窄;独体字要抓好主笔位置……各种结构形态的汉字都有规律可循,各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发现,需要观察为基础,需要观察作支撑。只有融入学生的观察,引领学生获得观察方法,才能起到“以十当一”的作用。因此,在写字教学的起始阶段,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写“禾”字的教学中发现:“禾”字同前面学习的几个字有所不同。相同的笔画撇在这个字中出现了两次,笔画出现了变化,有了横撇和竖撇之分,而具有这种特点的字在汉字里相当多。扎实地指导学生写好这个字,对于以后的写字教学能起到“以少胜多”的示范作用,而且更是培养学生进行细致观察的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教师抓住“禾”字中笔画撇出现变化的特点,进行这样的教学处理:
1.找撇:你们知道“禾”什么笔画最多?
2.说撇:这些撇写在田字格的什么地方?请大家仔细观察。
3.看撇:老师范写,特别强调撇的位置。
4.写字:学生在习字卡上写字,写完后与田字格里的字对照。
5.评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撇的写法、位置。采用先夸夸他,再向他提小小建议的评价方法。
在这一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抓住“禾”字的新特征,扣撇导写,由浅入深渗透方法的指导。教师以学生的观察活动引领整个写字教学的过程,如观察中找撇,引领学生抓住不同之处,凸现重点展开教学;观察中说撇,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着眼细处,聚焦撇的布局,化解教学的难点;观察中补撇,引领学生亲自实践,感悟撇的同中之异,感悟撇的变化之妙,体会汉字的形体美;看撇中观察,借补撇的疏漏趁热打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效提高观察的效率;观察中写字,比较,评价,引领学生对不足之处作出调整和改正,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观察活动贯穿写字教学的始终。五次由浅入深的有目的、有层次的观察,使“观察”这一方法不知不觉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有重点地观察,学会观察细微之处,学会在比较、对照中观察。而且在观察中,懂得把田字格里端坐的例字当作良师益友,养成自主观察的方法。一旦养成自主观察的方法,“星星之火”就可以造成“燎原”之势,2500个左右的汉字的书写就会从难到易。
三、 练习处“磨”
当学生经历了探究发现的“读字”阶段,内心涌动着发现的惊喜、探究的快乐,急切地想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化作“笔下之字”时,就是练字的最好时机。此时,教师要趁热打铁,依需而练。特别是在练习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奏好“三步曲”。1.练习前默想。首先,让学生熟记田字格,使之浮于眼前、映于纸上,达到“无格胜有格”的境界。为今后脱离田字格做准备。其次,要熟记字的结构特点、笔画分布情况。只有做到烂熟于胸,才能“下笔有神”。2.练习时“静心”。古人云:“心躁则笔躁,心静则笔安。”借助“默想”创设的安静时段,教师可适时播放轻音乐,安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提笔即练字”的良好状态。在学生用心写字时,教师不宜频繁走动,而应该“眼观八方”,必要时才走到学生中间去,扶正学生的坐姿,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对于个别写得特别慢的学生,教师应停下来观察,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3.练写后对照。学生练写完后,要提醒他们把写完的字与范字进行反复比较,反复推敲,观察自己写的字的优劣,对不足之处做出调整和改正。总之,走好“想、练、比”三步曲,使学生养成想中写,写中练,写后比的良好习惯,在有层次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四、 情感处“磨”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精粹,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撇开汉字响亮的音节、深邃的意蕴不谈,单是字形之美就令人叹服。曲直适宜,纵横有度,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健美;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是图解的诗、抽象的画、纸上的舞、眼中的歌。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在写字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讲给孩子们听,把优秀的中国书法作品展现给孩子们看,把神奇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对祖国的汉字产生浓浓的赞叹之情,探究之心。让学生带着这份爱去学习写字,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活动变得有情有趣。如一教师在指导学生写“ィ”时,让学生展开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一只小鸟停落在直直的竹竿上,站得很稳”;“那稍长的尾巴微微向上翘起,显得那么有精神”。此时的“ィ”,已不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偏旁,在学生想象里已经化作一幅有动有静、有情有景的画卷,是一幅充满生命活力的小鸟停落图。当学生再提笔写“ィ”时,体会到了“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浓浓的情感已倾注笔端。当学生带着对汉字的浓浓的喜爱之情走进课堂时,写字教学就如虎添翼了。此外,教师要善于评价学生的哪怕是点点滴滴的进步,热情肯定哪怕是学生的微不足道的成功之处,及时张贴“小小书法家”们的认真之作、成功之作,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和肯定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不知不觉地爱上写字活动。
“磨”好汉字书写的基本功,学生在练习书写汉字时就能水到渠成,真正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