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语文教学应强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
作者:王铁良
据报载,“韩国人具有浓重的汉文化情结,尤其在近年来,韩国人把这种情结推演到无以复加的位置”。另据报道,韩国人将中国流传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中国人无不为之震惊。韩国人的行为,更加说明加强汉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中国人对汉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视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虽然国家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对一些节日实行了保护性措施,如清明节、端午节的小长假等等,但我们认为,这只是一种表象,收效甚微,真正起到认知作用的是对少年儿童进一步加强理性教育。只有通过学习让每一位国民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厚,尤其让少年儿童从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才不会让我们的后代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才能促使他们尊重爱护老祖宗留下的这份遗产。作为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有效地利用语文这一传承文化的人文学科阵地,向我们的后代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珍惜这份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厚的精神资源,并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怎样对少年儿童加强中国传统节日承传教育,提高其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呢?经研究分析,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要强化小学生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承传,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淡薄了。除了历史的原因外,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授课中只重视科技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内涵的挖掘不无关系。甚或传统文化与科技知识不能有机的融会贯通而相互割裂了。因此,他们难以很好的承担传统文化的教学任务。为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他们不断充电学习,让他们“走出去”,如进修学习;进行传统文化培训;与文化部门沟通交流,扶持一些小学中青年教师参与传统文化研究,促使其素养快速提升。也要“请进来”,让对传统文化有专门研究并成绩卓著者做专题报告,进行传统文化辅导,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尽快得到提高,真正能承担起教育后代的重任。
二、 要强化小学生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就必须增强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
让人文精神贯穿始终,如已被人们淡化了的“乞巧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关这方面的古诗词不少,不仅仅要把《乞巧》、《嫦娥》、《寒食》、《苏堤清明即事》、《清明》等诗篇编入教材,而且要求教师们在授课时把分析字词句与优美的故事有机结合起来,尽管有的教材已选了这些诗词,但教师只重词句分析,对传统节日人文内涵的挖掘重视不够。编审教材时应组织精兵强将编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统编教材,加强传统文化的份量及内涵。同时,小学教师也应立足当地,根据个人情况,选编校本教材、乡土教材,加大传统节日的知识容量,突出传统节日的内蕴传授。
三、 要强化小学生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就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出深刻的人文内涵
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要挖掘相关的传统人文性,在教材的优美诗文中有效地体现出来。如讲授《乞巧》、《寒食》、《清明》等诗时,就要从人文精神、文化品格、民俗风情、审美意趣、语言文字等层面多维度理解。《乞巧》中牛郎织女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为幸福而不懈的努力都给小学生以启迪,以至于向织女“乞巧”,展现自己的才华,围绕这一节日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有益活动,比如剪纸、裁剪等,再结合时代特点,力争使传统节日富有活力和光彩。另外,老师讲授《苏堤清明即事》、《寒食》、《清明》时,要向小学生讲解清明的意义、历史演变及延续。古人在清明节这一天除祭奠祖宗、缅怀先人之外,还有踏青放飞心情之意。使传统节日与现代意识、学生情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从中让小学生熟知传统节日和民风民情,以此达到提高其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之目的。
四、 要强化小学生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就要大抓环境育人这一环,营造一种文化氛围
环境育人,是大家公认的教育手段。因为一个人经过耳濡目染,会受到感情的共振、理性的共鸣,所以在校园里营造一种传统文化氛围,对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不断地创新形式和丰富内容,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在小学校园里营造一种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氛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教室内外的墙壁上悬挂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或告示牌,在有传统节日时友情提示。2.开展中国传统节日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探讨其内蕴,成为一种选修课中的必修课,并形成一种风气。3.在传统节日时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端午节时举行拔河比赛、赛龙舟、跑旱船等游戏活动。4.乞巧节时进行手工制作比赛,戴荷包、刺绣等活动,让小学生体悟到心灵手巧的可贵;重阳节时可组织小学生为老人做件有意义的事,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书报等;中秋节时如有条件,可让小学生到田野去观察丰收的景象,和农民伯伯分享丰收的喜悦,去欣赏大自然的魅力。这样坚持不懈,就会给小学生的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总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全民族的大事,是一种社会责任,全民族如果都增强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那么我们何虑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民族传统文化血脉的传承!为此,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且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义务。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搭建课程和节日活动的平台,让少年儿童从小就了解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通过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节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情结,领悟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进而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优良传统,增强爱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