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秒》的教学设计
作者:翟运胜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秒,通过观察演示能自主发现1分=60秒。
2.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在认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播放刘翔以12秒88打破110米栏世界纪录的录像。
在刚才的录像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地方用到秒这样的时间单位?
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演示红绿灯、倒时记等
[设计意图:以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录像为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秒的学习兴趣,师生回忆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唤起的学生沉睡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用处很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师:关于秒你还知道哪些?教师相机点评。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秒”
课件演示钟面,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秒针是怎样在转动的?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回答:
它每次转一小格。一小格一小格的在走。
提问: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1秒)
课件钟表演示:让我们感受一下时间是怎样一秒一秒地过去的?
你能把听到的声音学给大家听一听吗?你能想出一种声音来表示一秒吗?你能想出一个动作来表示一秒的时间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动作来表示一秒,丰富学生对秒的感知,为学生准确估计时间打下基础。]
出示电子表,提问:你们看,这是一只电子表,你们会读上面的时刻吗?
你知道从哪里能看出一秒一秒的走动吗?
学生可能回答:电子钟上时与分之间的两点每闪一次是一秒。
师:像这样用数字来表示时间,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呢?
出示秒表,提问:这叫秒表,你知道它在什么地方使用吗?
2.认识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1)放一段30秒的音乐,让学生估计是多少秒。
提问:你准备怎样估计?(引导学生通过数数、做动作等形式估计时间)
(2)放一段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估计是多少秒。
生可能回答为60秒左右。
师:老师刚才放的是一分钟的音乐,分与秒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同时走动1小格的过程,
观察思考:在相同的时间内,
(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这说明了什么?
生观察后回答。
小结: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说明1分=60秒。
[设计意图:通过放一分钟音乐使学生感知一分钟与秒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同时走动1小格的过程,发现分钟与秒之间的关系,这种先感知再发现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分钟与秒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60倍的基础上。]
三、 巩固练习
1.估计练习
(1)教师用秒表计时,跳绳20下用()秒,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 )秒。(两个学生参与,其余估计,然后与准确时间相比较)
(2)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
(3)学生扳手腕,然后用秒表计时,同时反馈自己的估计结果。
2.阅读关于秒的小知识
(1)猎豹是陆地上的跑步冠军,它最快时每秒约跑30米。
(2)光每秒钟大约跑30万千米,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一百多个来回。
(3)全球每30秒就因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43人受伤,为了生命安全,请多等几秒。
谈话:读了这几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
3.填空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时间单位。
夏天午睡大约1( )
看一场电影用了1()30()
做早操大约需要6( )
小新做一道口算要4()
小芳吃饭大约用了25( )
脉搏跳10次用了8( )
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4.拓展练习
(1)小华是个乖孩子。每天他总是早早起床,把语文书读了20小时才吃早饭。妈妈说吃饭不能太快,所以小华会花10秒把早饭吃得干干净净才上学。小华家就在学校旁边,今天上学时刚巧碰到了明明,他们用了3小时边说边笑地跑进了教室。上午的体育课上,小华跑50米只用了12分钟,全班第一名。为了下午上课有精神,小华总会睡30秒钟的午觉。放学后,他回到家便抓紧时间写作业,一般1分钟就能做完。晚上,他经常会陪爷爷看30秒的新闻联播。有时,他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钟很累,就说学校有趣的事让他开心。
师:这段文字中用的时间单位对吗?你能把它改正过来吗?
[设计意图:在练习上的设计上采用估计、补充关于秒的小知识、正确使用时间单位三个层次的练习,层层推进。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秒的认识,并通过趣味练习形成关于时间单位的知识系统。]
四、 布置作业
课外调查:刘翔跑110米栏用了12秒88,那我们跑100米用时大约是多少呢?自我估计一下,课后自己测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