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追寻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作者:胡凡中 刘效莉




  课堂,一个流淌着老师和学生生命长河的地方,一个充满着喜怒哀乐的地方,一个需要用知识甘泉滋润精神家园的地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心情去学习……”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学得快乐,学得投入,学得自信;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生命成长的真正家园。
  
  一、 生命课堂是充满“诗意”的课堂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特级教师景洪春说:“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性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不管素质教育怎样‘教’,课程改革怎样‘改’,都离不开诗意的课堂。”
  真正的课堂,应是诗意四溢的栖息地,是灵魂畅游的伊甸园,是情感荡漾的乐园,是妙不可言的美的殿堂…… 诗意的课堂,应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苦苦探索后的发现,应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应有“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般抛砖引玉式的独特境地,应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应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应有“精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思想流淌……
  
  二、 生命课堂是饱含“情意”的课堂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
  在生命的课堂里,我们听不到枯燥的说教和布道,看不见刚性的威逼与强制,而洋溢其中的则是动人之情和引人之趣,师生之间心相印、情相通。教师善于挖掘材料本身的趣味性,将知识用趣味化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使一节课不仅仅只有读书声,而且不乏掌声和笑声,生机盎然、情趣无穷。在这里,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性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
  生命的课堂里一定洋溢着情意。那里飘满自由呼吸的空气,教师引领学生去采摘一路美丽的风景和幸福的体验,学生浑身上下都酣畅淋漓、妙不可言;那里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和理性的阳光,令人心驰神往;那里不再是复制的作坊,而是创造的乐园,充满温馨、生趣和美感……
  
  三、 生命课堂是富有“创意”的课堂
  
  生命的课堂,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会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师生间有融洽和谐的气氛,课堂上才会流淌着创造的活力。
  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就课堂教学而言,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创意上。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的处理、导语的设计、板书的技术、提问的时机等都是教师展示创意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创意,教学就不可能新颖、与众不同,整个课堂就不可能彰显出教者的个性,更不可能成为艺术。
  细节成就课堂,智慧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听一听生命的课堂就知道了,拥有了一点又一点的成功的课堂细节,师生才拥有谁也复制不了的独特课堂体验,这是他们智慧的体现。智慧的课堂,学生能主宰自己并踊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对传统和权威进行大胆的质疑和解构,有思想的舒张和飞翔;能有丰满的个性,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能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经典拥抱、与创造撞击……
  
  四、 生命课堂是体现“写意”的课堂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重在神态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以这种观念看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文章精髓,领略文章的美妙。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生命的课堂,教师引领着学生进入审美的门户,去挖掘所有课程美的本质内核;点燃每一个学生热情参与的火把,让学生感受知识旷日持久的力量。教师懂得,所谓真正的快乐是引导学生喜欢他们所做的事,而不仅仅做他们喜欢的事;是指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快乐,而不仅仅等待生活的恩赐。学生不只是接受教育,更是在认识、感悟、选择、行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让自信、毅力、诚信、乐观等优良品质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酿造并成熟。
  生命的课堂体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充满诗意的导语中,体现在学生一次又一次摇头晃脑的吟诵中,体现在对优美画卷和音乐构建的画面的津津有味的欣赏中。学生在课堂上享受教师演绎教材的美,而教师则在欣赏学生思维发展的美。教师的文化底蕴一天天地丰厚,学生的知识库存一日日地丰富。智力在对话中接受挑战,激情在交流中碰撞触发,生命在合作中相互呼唤,心灵在互动中交流理解。所有的语言与行为都表现出诗情画意,课堂上传递着生命的气息。
  课堂即生活,生活是课堂。课堂的质量关系到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关系到公民的素质,公民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理想的教师必须善于追求课堂的生命气息。课堂的生命气息是师生心灵世界的回归和萌发。它来自于师生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投入,来自于师生心有灵犀的融通。
  叶澜教授一直呼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因充满生命气息而变得浪漫,师生的生命成长也因浪漫而得以自由驰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是呆滞的、是死板的。让我们的课堂飘逸着生命的气息吧,让我们在生命的课堂中如痴如醉,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