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小学语文公开课的性质与使命

作者:刘 冰




  看惯了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看惯了层出不穷的环节设置,看惯了异彩纷呈的才艺展示,语文公开课越来越完美、越来越风格趋于一致化。
  参加大型的公开课活动,台下坐的多是来自各市区的教学骨干,以他们的眼力,不难看出在这华丽的教学表象背后究竟藏着什么。虽然大家心知肚明,但却没有人愿意点破。
  毕竟,执教者都是来自各路的精英,上一堂公开课很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虽然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玉,不宜求全责备;毕竟,举办公开课活动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应抱着学习的心态看课,不宜泼冷水。
  但这或多或少也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一些困惑:怎么语文公开课都这么完美呀,留下一点疑问或缺憾不是也能够给人带来启发和思考吗?怎么语文公开课都是一种模式的呀,风格各异的课堂教学不是更能够激发老师们的灵感与创新活力吗?
  在语文课程改革艰难地跋涉于“高原反应”区的今天,一部分语文公开课因过于包装和渲染,在附着了过多功利色彩的同时,淡忘了自身应有的性质与使命,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一、 示范课——做得朴实一点
  
  示范课,顾名思义,是指名、特、优及骨干教师面对基层老师们所上的具有示范性质的公开课,带有鲜明的指导与培训色彩。
  示范课服务的对象是广大一线老师们,是为了帮助他们领会教学理念、学习教学技巧、熟悉教学规范的普及性教学活动。这样的课一般要针对老师们日常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老师们的困惑,确立专题,“度身订制”,从而使其成为整个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朴实”是示范课的生命。执教者宜将课上得通俗易懂,接近于日常教学的情境,便于广大老师们模仿、借鉴和运用。
  记得于永正老师曾经执教过的一首古诗《草》。课堂上教者仅凭一块黑板和几支粉笔,通过几幅粉笔画的交替过渡,就把诗句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教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教者先是用黑板擦将黑板上茂盛的“野草”全部擦去,接着又用绿色的粉笔在原处添上了一排排细细嫩嫩的草芽儿。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却又朴实无华。
  示范课追求实用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师群体、不同的学生素质,语文示范课的呈现方式也应“因地制宜”。对一线老师最有帮助的语文示范课,才是最好的示范课。
  
  二、 研讨课——做得务实一点
  
  各级各类的骨干班、核心教研组等组织,在其内部活动中上得最多的当属研讨课。从表面上看来,语文研讨课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执教的,但它却属于参与研讨活动的每一位老师。
  研讨课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检验老师们对某一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执行是否合理,或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疑、难点展开的教学实践探索,因而带有鲜明的试验性和前瞻性。是试验就要敢于尝试,是尝试就难免失败,是失败就该正确面对,务实求真是语文研讨课的生命。
  记得几年前听过支玉恒老师执教人教版教材中《走月亮》一文。课堂上,支老师抛弃繁琐的分析与讲解,凭着自己对课文深刻的理解,通过睿智的引导,着眼于文中语句独特的句式结构和音韵节奏,力求把每一个句子还原到它特有的情境中去品读。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学生对文本的感受逐步由粗糙到细腻,由表面到内心,朗读也充满了诗情画意,于是听课老师也随着教学的情境一起领略到了文中那优美的月下情境: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走哇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在这精彩的课堂教学之后,支老师却说,这只是一堂未经认真推敲的“尝试课”,他就是要看看学生在课前不与文本见面的情况下,到底能不能把课文读好。并坦言,这样的尝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因为事先没有预习,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比较困难;三学级的学生,单纯地引导他们在读中想象画面,还原课文的意境,难度比较大……在欣赏了大师精彩的课堂演绎之后,又聆听了他平静、客观的自我评价,在场的老师无不深深地为支老师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研究精神所折服。
  
  三、 展示课——做得阳光一点
  
  展示课可算得上是公开课中最具功利色彩的一种了,其目的既是为锻炼队伍,更是为了推出新人。各种各样的交流课、汇报课其实也应归为这一类。
  记得商友敬老师曾冷静地指出:“如今有一些青年骨干教师,在出名之后往往急于为自己开宗立派。这样做起码会有两个弊端:一是易生门户之见;二是容易固步自封。”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道路很长很长,风格和流派是自然形成的,急于求成往往会得不偿失。
  “风格”和“流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不赞成青年教师“开宗立派”,但却应当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从理性角度来看: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化的往往才是最合理的。在展示课上,个人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专业素养,乃至人格魅力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理念的执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驾驭,自然也要有很大的自由度,以便执教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可这绝对不能成为一部分执教者在课前与学生见面时作过多铺垫、过多预设,甚至是过多排演的理由。如果任由这种风气蔓延下去的话,此类公开课的诚信度恐怕也将岌岌可危了。
  做勤奋的教育工作者,走诚实的专业发展之路,上阳光的语文公开课,这应当是每一位骨干教师的职业信条。
  
  四、 竞赛课——做得严格一点
  
  竞赛课在各省市几乎是每年都要自下而上地举行一个轮次的。这是最富挑战性的一种语文公开课。竞赛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决出几个名次来,能够通过竞赛活动为广大一线老师提供展露才能的机会,带动老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钻研业务、不断进取的热情,弘扬向上的风范,促进全体老师们的专业成长,这才是赛课的宗旨之所在。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看似粗俗的话语,却道出了竞赛的根本性质——“真刀真枪”地比试。
  记得南京选拔“学科带头人”及“青优”的赛课规则大致是这样的:
  1.上课前2个小时参赛选手从工作人员处领取教学内容(非现行教材上的),在指定地点开始独立备课;
  2.上课前20分钟与上课班级的学生见面(事先不知道在哪个班上课);
  3.课堂上执教者必须在教学环节中展示其朗读、书写等基本功,作为一项评分内容;
  4.教学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评委老师会按时宣布下课;
  5.上完课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评审小组提供一份完整的教学方案及教后反思。
  这一连串看似苛刻的竞赛规则虽然给赛课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但相对于那种把“竞赛课”错位成团队备课、专人上课、精心包装的“展示课”的不良风气,这无疑是最能够客观地选拔人、锻炼人、培养人的。
  真金不怕火来炼。竞赛课的规则可根据竞赛的级别及参赛教师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制定得周详一些。公平、公正、公开是其原则,而“严格”是其根本属性。
  语文公开课是相对于常态课而言的,它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但语文公开课也应当是严肃的,它身系着课改的荣辱得失。在社会上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每一位有志于专业发展的语文老师都应该自觉地去伪存真,“淡化功利,洗尽铅华”,赋予语文公开课以真实、务实、灵动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