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让教师在校本研训中成长

作者:康薇芸




  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历史进步的要求,也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就无法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我校立足于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现状,策划和组织实施了面向全体教师的一系列研训活动,使得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均得到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
  总结我校在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中比较突出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学习中提升
  
  “思想是行动的指挥官。”而只有学习,才能保证理念的先导作用。首先,为了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校十分重视加强教师理论和业务的学习。每学期初,都组织课改年段的教师进行教材培训,从课程的编排体系,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要求等方面作分析和培训,使教师对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和更深的领悟。其次,学校订了十几种教学杂志,还要求年轻教师至少人手一份,促使教师在阅读杂志的过程中,接触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开阔自己的教育教学视角。再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其授课的艺术。最后,开展了“书香溢满校园”的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教师实现了知识的有效积累,更新了教育理念,丰富了人文底蕴,提升了理论和实践水平,有效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就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有效地促使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学习也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身需求。
  
  二、 在反思中改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可是,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既需要自我批判的勇气与习惯,也需要支撑反思过程的教育理论。
  然而,自我反思又是以校为本的教研的基础,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和实施。为此,我校特别设置了三张卡:“教后反思卡”、“教育故事卡”、“教学故事卡”要求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每月选取一两个有意义的案例进行填写,围绕这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实践证明,每一次反思和小结,都是总结经验和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这对所有的教师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有的教师经过锤炼,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下是我校两位教师的反思片断:
  片断一:遭遇这一教学事件,我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同样是一个画在黑板上的简简单单的圆圈,幼儿园的小朋友能将其想像成“饼干”、“太阳”、“月亮”等丰富多彩的事物,而孩子上了小学后只会说是“0”或“o”,到了高中和大学后只能迟疑地说“那个好像是‘0’吧?”!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我还是用成人的思维去帮助学生规划他们的认识,那我教出来的学生恐怕也是只想到“0”的了,那样真是太可怕了!试想,一个思维不懂得灵活变通的教师怎么能教出富有个性化思维的学生呢?以后,如果我还“低估”这帮小鬼,被他们“将一军”肯定是“家常便饭”。为了不再在“不知不觉”中“误人子弟”,我倒很希望他们能经常冷不丁地“将我一军”,让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去认识和从事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学生一起成长。
  片断二:从那以后,每当读到三拼音节时,我便会打趣道:“吃夹心饼干了。”学生便会回答道:“可别忘了中间的奶糖。”接着,他们便会津津有味地拼起来。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容易接受。
  可以看出,教师确实在实践中进行了反思,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且具有相当的理性思考。
  
  三、 在研讨中提高
  
  在研讨中发展,是我校对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出的目标。一直以来,我校特别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活动前,要求老师们精心准备发言稿;活动时,大家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促使每一位老师在准备和发言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1.课堂研讨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校采用“同一堂课”的形式,从各年级挑选两名较为优秀教师精心准备相同的一堂课,分学科进行研讨,其他老师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共识,在实践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还加强对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评析,每月举行一次“优秀课例赏析”。先组织教师观看精品录像课,再现场评课,让各种不同观点进行碰撞,闪现思维的火花,课后,教师则要多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交一份有观点的评课短文。
  不一样的老师,尽管课堂是同样的,然而看到的却大相径庭,我们引导教师观察他人的教学现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即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这样,对教学意义的思考和追寻,逼迫教师在理性与实践上获得新的认识、新的提升,从内心生成一种研究、探求的眼光与意识。
  2.教研沙龙
  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作为后盾。因此,我校努力创造条件,搭建交流平台,让教师把体会说出来,把观点亮出来,把问题和困难抖出来,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于是,应运而生的“教研沙龙”,即教师根据学校拟定的主题,结合自己的实践,总结自己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为自己的观点寻找理论支持。几年来,我校拟定的主题有:教学中如何用好用活教材、点拨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细节成就课堂精彩、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我的一招……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的熏陶,同事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促进,同时也在无形中构建了一种新的校园文化,为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校园论坛
  为从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提高和培训的机会,以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我校专门邀请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利用骨干教师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较高的理论、实践水平,捕捉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做好准备,然后组织教师开展交流,接受教师的咨询。已经有十多位骨干教师分别从:漫谈语文教学、论文写作也应追求真善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关注你的语文意识、数学课堂的艺术追求等角度进行交流,这样既为骨干教师搭设了成长的舞台,又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可能。
  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已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三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的学习,老师们的观念得到更新,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四、 在评价中发展
  
  有效的教师评价对教育教学改革起着导向、监督、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取恰当的方式评价教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则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和催化剂。因此我校建立了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评价的主体有教师本人、同行同事、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这四方面的人员,以此机制促成评价方案提出的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和学校评价。
  教师自评,主要是充分肯定教师本人自我评价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教师在填写“教师成长记录表”的过程中深刻反思,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种认识和完善是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最根本的动力。
  同事互评,则是学校组织教师对同事同行进行的定性评价。因为教师与教师间彼此比较了解,由教师对其他教师结合定性评价的调查表从“职业修养”和“专业水平”两个A级指标中的“敬业乐业、热爱学生、团结合作、考勤常规、教学常规、严谨笃学”及“课堂教学、交流反思、科研能力、班级管理”十个B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学校考评,定量评价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监督和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学校规定标准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实现以按劳分配为中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在大力倡导发展性评价的同时,我校没有忽视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定量评价,主要从“工作实绩”、“奖励加分”、“违纪扣分”三个A级指标中的“教学成绩、指导学生、班级获奖、公开教学、论文交流、课题研究、带导教师、听课评课、资料建档、继续教育、教师参赛、周工作量”、“提高成绩、争先创优、考勤满勤、特别事故”及“教学事故”这十七个B级指标进行量化得分,得分情况即为定量评价的结果。
  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评价,这种发展性评价机制,既是教育管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它促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中国有句俗语:“五谷为养,五果为补,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是说,饮食品种要多样化,谷果肉菜要相互搭配,才能保持营养成分的均衡。教师专业化成长亦是如此!我校以此为目标,努力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机制,确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理念,倡导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一条更宽、更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