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郑晓燕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新课文,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犹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洁,素雅温馨。课文以“爱如茉莉”为题,简洁、含蓄,让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扑面而来,急于披文以体察具体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感悟、理解父母之间如茉莉一般的爱平淡却深厚的情感。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引发探究的主题
(1)复习:上一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认识了茉莉,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茉莉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看图:多媒体出示茉莉的图片,学生欣赏。
(3)练说:引导学生用“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等词语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茉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茉莉图片,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他们铺设了语言训练的台阶。学生通过运用文本中的词语练习表达感知到的事物,不仅能够提高借助关键词进行遣词造句的能力,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4)质疑:为什么妈妈认为爱如茉莉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用心去捕捉、去体会父母间如茉莉般清香纯净的温情和真爱。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和启迪。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这一环节围绕作者对茉莉的感受的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文章隐含的线索,使学生在探求“爱”和“茉莉”之间的关系时思路更加清晰,更易把握文章的主旨。
2.朗读感悟,师生共品爱的细节
(1)描述: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只要你们关注细节,就能从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捕捉到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
(2)要求:自读课文,圈圈点点,抓住关键词好好品一品,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给学生写感受的时间,就是给学生梳理自己思想和思考学习所得的时间。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一节课学生肯定不会立竿见影,去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每节课都有这么一点时间,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温度转化为自己文字的温度。
(3)小组讨论: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4)班级交流(预设)。
①第二天早晨……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引导1:爸爸是怎样知道妈妈生病住院的?课文中没有给出答案,和小组同学交流。
引导2:从“直奔”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有句唐诗说得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
②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这段话中你从哪里感受到真爱?
引导2:一握、一笑、一探,多么细微的举动,关注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你就能从平淡无奇中感受到真爱!像作者这样通过环境烘托和对人物细节的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停顿一下)静静地守候,默默地关心,就连阳光也不忍心打搅他们。母亲那恬静的微笑,父亲那紧握的手,不正是真爱的姿势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病房,感受那静静的爱。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让学生说出别样的体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考虑,自己得到答案。教师的总结,延伸学生的理解,进行完善,同时通过教师的话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未曾感受或者感受不深的。把教师的理解评价与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认识。
师引读:一切都是……一切都……谁能将这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手握着手,心连着心,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爱就是这静静的守候,默默的关心,这么简单,这么纯净,就像茉莉的幽香一样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
③“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引导3: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幽香的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小结:原来爱随处可见,随处可感,它果真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耐人寻味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透过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父母朴实真挚的感情。展示父母在病房静静守候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字词句去体会父母之间的深情,关注父母之间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句练习朗读,而后再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将学生的感情推上一个新的高潮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段。教师进一步用自己的范读来推动学生的感情向纵深发展,从而让学生达到借助图画,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特定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3.赏读悟情,生生互抒爱的感言
(1)过渡: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老师相信,通过朗读你们一定在课文中捕捉到很多关于爱的信息,请同学们在书的旁边写上几句关于爱的感言。
(2)交流:让我们再一次来分享爱的感言。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鼓励,引导学生写在黑板上,评价语言:这么诗化的语言赶快留在黑板上;多么富有哲理啊;这是你独特的感悟;多么温情的感言;这么美的句子不写在黑板上太浪费了;多么细腻的话语;太精彩了;你说的真棒;这句话真经典……估计学生的交流会有:爱是一声轻轻的叮嘱;爱是嘴角边一个恬静的微笑;爱是一双紧握的大手……
设计意图:本部分的设计看似平常,仔细体会,意味深长。“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正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板书这几句话本身也是语文的文化意味的体现。语文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应该是充满语文气息的。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让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教师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知道做什么,知道怎么做。这样长期训练就可以真正学到语文,并且具备自己的学习方法。
(3)感悟:让我们凭借着语言文字来细细咀嚼消化这些爱的诠释。
(4)配乐朗读与感言相关的语句。
4.总结升华,明了爱的真谛
(1)(指板书)爱到底是什么?同学们给我们作了诠释,难怪女儿情不自禁地吟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引读板书 一首爱的小诗。(根据老师的手势深情朗读)
(2)小结:爱是细小的,爱是琐碎的,但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处处都弥漫着爱的痕迹。
5.诵读积累,深化爱的意义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谎言。
爱是轻轻的叮嘱,
爱是心情的坦然,
爱是亲密的牵手,
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是会心一笑,
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①读一读,背一背。
②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例子”,重在举一反三。学完了这篇课文,要是只停留在父母的情爱中,也就失去了对文本中蕴含的真正意义的理解。因此,在课的结尾处,教师精心巧妙地设计一首小诗,让学生朗读背诵,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此一来,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内化学生的语言,更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