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研究

作者:张媛媛




  一、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现状
  
  1.敬业意识淡薄
  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我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放松了自身的职业教育、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缺乏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反映在行动上,就是不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本分和义务,不安心教学,只讲报酬、不讲奉献。对体育教学敷衍了事,长期不写教案、不改进教法,在课中也不注重调动学生学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学生不负责任马虎从事。个别教师还缺乏相应的道德情操,出现辱骂、甚至体罚学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形象,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思想观念陈旧
  调查发现: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没有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观仍然占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还未深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灵。在教育思想方面受应试教育和单纯竞技体育观念的束缚,满足于传统的讲授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单纯追求学生技能水平,而不注重学生求知的乐趣和健康情感以及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中推崇“师道尊严”,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忽视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素养薄弱
  据调查有50%左右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毕业于体校、体工队,他们大多从小开始运动训练,难以保障文化课的学习,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除体育技能之外,文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知识面狭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较大的差距。在专业知识方面,部分教师满足于现状,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已足够应对学生的学习,因而不注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和更新,教学中也不注重利用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加上学校教育、体育经费短缺,中小学体育教师不能经常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培训,导致专业知识老化、教法陈旧,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教研能力低下
  据调查有55.8%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中小学体育科研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对体育科研与体育教学质量间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认为中小学体育科研是体育教研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认为自己的教学、训练任务重,各种校内、校外的体育竞赛活动多,也没有时间搞科研;个别中小学体育教师还错误地认为体育教研可有可无,开展教研活动是形式主义、走过场,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自己的教学工作。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不能自觉积极地投身于学习和研究活动,导致其学术水平、教研能力的低下。
  5.心理素质较弱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繁重的教学工作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中小学体育教师相对其他学科教师来讲除了精神压力外,体力的消耗也特别大。他们要负责体育课教学、课余训练和各种竞赛活动;要组织全校早操、课间操和课余体育活动的辅导等。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又需要体育教师常年累月在室外作业,要经历风吹日晒、酷暑严寒,付出多却得不到相应的福利待遇。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面对收入的反差,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心态也会失去平衡,把不满发泄到学生的身上或在学生面前大发牢骚、指桑骂槐,甚至体罚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措施
  
  1.提高道德素质
  德为师之本,师者需德高。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灵魂。对教师来讲,观念更新、知识渊博无比重要,但它无法取代道德的力量。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灵魂工程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做学生道德的“榜样”和“楷模”,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中小学体育教师面对的是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主力军。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任,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中,要端正教风,不做有损体育教师形象的事,要全身心地去爱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做一个“拿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品质高尚的人。
  2.更新教育理念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战略思想,为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反思,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使自己树立起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新理念。教学中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和意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过去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和竞技体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兴趣和习惯,使他们成为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个性、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体力活动,还是一种开发人的智力资源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身处体育教学实践的第一线,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为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和反思体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不断实践来革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前瞻性的思维方式,要始终站在体育学科发展的前沿,关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动态。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学和科研比翼齐飞,真正实现由“教书匠”到“学者”和“专家”的转换。
  4.提高信息素质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革命的浪潮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人们认识到信息作为资源和财富的巨大价值。信息素质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技能的传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从多种渠道来获取体育知识和更加丰富的信息。传统的以体育教师为中心,以操场为练习场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知识传递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现代信息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要认真学习和主动接纳信息技术并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多彩。
  5.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塑造人们的心灵、思想和品格的职责。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指出:“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心理影响仅次于父母”。只有教师本身内心和善,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自己身心皆要健康。因为体育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才能以自己熟练、轻巧、优美的示范动作,提高学生学练兴趣;才能适应繁重的课余训练、竞赛和各种社会体育工作。当然中小学体育教师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我国历来“重文轻武”,这一传统观念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遇到鄙薄和歧视,决不能牢骚满腹,要有耐挫折的心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要以自己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愉快的情绪和善良、宽容、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去感染、影响学生,成为青少年学生灵魂的优秀塑造者。
  6.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其1992年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强调:“未来的教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将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终身教育、通才教育思潮的兴起,也迫切要求跨入21世纪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用陈旧的体育知识和有限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去教育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的学生,是绝对不可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和反思,要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体育学科知识,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具备汲取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获取体育知识信息的载体;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良师益友。
  
  三、结束语
  
  2l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时代,是一个以人的全面素质为竞争焦点的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新世纪体育教学改革赋予的历史使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法,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