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数学慢生的思维障碍初探及对策
作者:刘 慧
数学思维障碍是指数学问题变化引起数学思维内部失调,并阻碍数学思维活动正常进行。由于学生的思维障碍造成解题失误、形成巨大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塑造健康的思维心态,有必要对思维障碍成因进行必要的探讨。
障碍之一:思维定式障碍
思维定式障碍可分为角度变换障碍和先入为主障碍。
首先,这类学生探究问题的出发点停留在某种形式上,不善于变换或不善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原因是变式训练太少,遇变的心理准备不足,由此造成的思维障碍我们称之为变换角度障碍。引起角度变换障碍的心理原因是机械模仿已形成习惯,平时缺乏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训练,因此应变能力较差,往往遇到变化的题目,便束手无策了。
课本中的换元都是直接换元,而此题不能,很多同学便没有办法了,其实,此题只要能找到
的关系即可。突破变换角度障碍的主要方法是教师平时给学生多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意义的练习,促使学生思考,教师也可通过改变问题的提法,变换条件或结论、变化思考问题的角度等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其次,这类学生解决某类问题时,多用、常用的方法在脑子里较深刻,而用的少、新进入的方法在脑子里的记忆较淡,由此造成的思维障碍我们称之为先入为主障碍。
例如:比较各分数的大小:
通常学生总是“先通分,使各分数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然而由于本题各分母之间是互质的,上述作法很繁,很多学生就此落入陷阱,学生把比较大小的做法定型化了。此题若将分子化为相同的数再比较分母最终比较分数大小较为简单。
引起先入为主障碍的心理原因主要是片面侧重解题训练,忽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突破先入为主障碍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多尝试不满足于一种常规方法取得正确答案,而是用最简捷、最好的方法解答问题的习惯。其次在运用教材中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定势训练时,应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反例,让学生在吃一堑中长一智。
障碍之二:情绪障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与解决问题有密切关系,适中的焦虑程度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表现良好的解题能力,我们把由此造成的思维障碍称之为情绪障碍。数学慢生由于失败太多而焦虑程度过高,造成思维障碍。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而缺乏自信心的慢生在遇到难题受阻时,心理压力很大,他们急于尝试,尝试失败,这样难免加剧了急躁的情绪,导致思维混乱而告失败,如果情绪稳定,经过冷静思
引起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过度焦虑反应,畏难心态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正常进行。
突破情绪障碍的主要方法是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压力要适度,要因事、因人、因时而异,对于焦虑感很强的学生,应着重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是渐进的、功到自然成的思想,这样就把注意力放到能否持之以恒的问题上,而不是关注每一次的学习成绩。可以通过多种模式促使其有所变化。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由于长期数学成绩位于全班倒数几名,对数学学科毫无兴趣,在上初一之后,我依据其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其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逐步引导使其得到有效的转换,使其数学成绩位于班级中等偏上的水平。
在实践分析中我发现,凡是对数学教师缺乏感情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较差,作为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学慢生,以培养师生感情为突破口使其乐于接受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对数学慢生思维障碍造成的解题失误的疏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随时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只把精力放在成绩优异的反应敏捷的学生身上,而更多的应该关注那些智商偏低、学习很努力、成绩不理想的数学慢生,寻求合适的启发角度,寻求突破思维障碍的最佳途径。只有这样这些数学慢生才能树立自信心,他们的思维和心理才能得到合理的锻炼和最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