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城市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刘永林




  (3)小学生学习压力不存在性别差异。
  (4)不同学习成绩等级的小学生学习压力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即学习成绩好与差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
  (5)不同的班级文化氛围、教师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管理要求是影响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因素。
  (6)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小学生学习压力差异存在正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学习压力越大。
  
  2.分析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论与分析,我们认为,城市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实际上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来自环境的压力情境(即压力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比如:考试的压力,作业的压力,校规校纪的压力,教师期望的压力,家长期望的压力等。
  (2)主体对压力情境的认知(即压力体验)。主体对压力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是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各种信息所带来的外界刺激作出带有主观意义的评价。压力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的压力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压力情境的认知,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压力情境所产生的主观心理压力也不尽相同。如同样的学习任务,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感到难度太大,产生学习压力,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则可能是一个施展才华自我表现的大好机会,并不构成压力情境。
  (3)主体对体验的压力情境的反应(即压力反应)。是指学生伴随着对学习过程中压力情境的认知而产生的生理上、心理上和外部行为上的反应。如心悸、气短、出汗、手脚发冷、尿频等生理反应;紧张、焦虑、注意力分散、思维紊乱等心理反应;愤怒、急躁、躲避、攻击等外部行为上的反应。
  在这三方面因素中,压力源是压力形成的外部诱因;压力体验是压力形成的主体内部条件;压力反应是压力源和压力体验相互作用产生的最终结果。
  
  3.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减负”必须从消解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重的压力情景、压力体验、压力反应入手。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杭州市教育局近日公开对社会承诺:学校和教师不得早于8点组织学生上课,各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l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每日在校时间及相关活动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学校每日课外作业量不得超过90分钟,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严格控制双修日、节假日补课和上课,严格控制练习资料。[2]但这仅仅是“显性”因素的改善,某些“隐蔽”因素,诸如心理辅导工作的到位,师生关系的改善、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重建新型的学校儿童文化更是“减负”的题中应有之义。上海一位学者的调查也从另一个方面支持了本研究的结论:在受调查者当中,9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厌学,87%的学生抱怨人生没乐趣,老师的脸色难看,父母的唠叨难听。所有接受调查的老师对自己的职业都抱怨不已。[3]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师生关系紧张,以考为本的僵化的学校管理机制,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已经成为学生过重学习压力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了。因此,“减负”不仅仅是减轻作业负担,课业负担,考试负担,而必须在探明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类型、差异程度、现状的基础上,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以学生为本,改变陈旧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重建令人向往的学校生活。减“负”先减“压”,惟其如此,“减负”才能真正实现减“量”增“质”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比较教育研究,2002(11).
  [2] 吴念阳.中小学学生教师家长心理压力分析.上海教育科研,2003(11).
  [3] 新京报.2005-3-28.D66版.
  (责任编辑 孙晓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