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朱自清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影响
作者:徐光超
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情操陶冶方面,这个基础是影响和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根本因素
作为语文教育家的朱自清,其语文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他强调必须教导学生面向实际,把握住现在,应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品质。
1.人格教育观——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
所谓“健全的人格”,朱自清认为,就是“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做人。“学生们既要学做人你却单给以知识,变成了教而不育”。因此这些人在“人格上没有深厚的根基”,是“随着机会和环境的支使的人”。而“健全的人格”要求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目前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格不够健康,表现为不少学生思想僵化,精神世界萎靡,人格情操很差。深刻的文学作品,激荡的政论文在他们心中激不起半点涟漪,而只是一堆语言材料。他们几乎没有关于世界、人类、生灵的喜怒哀乐,有的竟会残忍地杀害父母、老师、同学。
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须先有具备健全人格的教师。朱自清认为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他主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遗憾的是,拿朱自清的教师标准来衡量,当今的语文教师很多人在人格方面都不太健全。他还认为教师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朱自清反复强调了责任心的重要性,视之为“循循善诱,师生合作”的首要条件。朱自清自己就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即使只有两名学生听课,他也认真上课,精心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即使教得很熟的教材,朱自清都要认真备课。
朱自清语文教育观中关于人格培养的观点值得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借鉴。他在从事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始终都坚持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完美的训练。他还重视教育者自身健全人格培养,不仅重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是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影响与感化着青年学生,他的这些做法今天看来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
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拓宽人的思维,陶冶人的情操,开发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我们民族的语文教育传统中,有把文学作品当作政治读本、精神读本和道德读本的教学传统,却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传统。
目前,教育界加强审美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审美教育没有得到充分实施。朱自清擅长从最微小、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来表现至爱,他的《背影》、《儿女》善于把最寻常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且富有情趣,又如《春》、《绿》、《荷塘月色》等,我们很容易通过朱自清的散文运用审美教学观引导学生发现、开拓和留住学生们灵魂里也同样存在,只是飘忽不定,很容易被忽略和淡忘的感受。
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方面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便于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训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语言—思维”型教育区别于“文字—语言”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实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密切结合。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已普遍引起重视,但仍存在着重视一般的观察方法训练而忽视观察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观察一般方法的学习上,而认识不到或不重视观察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朱自清在教学中很重视有效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他说,多诵多读才知道怎样润饰字句,只要你多读近代的文学作品,博览过近代的翻译书籍、文学名著,那么你写的文章,也可以很通畅。这是朱自清的阅读感悟教学观,是他几十年经验的总结,对现代语文教学不无有益的启示。如果不重视思维的训练,学生不止思维的发展要受影响,语言的发展也会是不健全的。
三、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上,这个基础正是保证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文化科学技术的前提条件,也为学生传授知识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中论述最多、贡献最突出的方面。朱自清明确提出训练学生的了解和欣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阅读教学担负着三重的任务:训练了解的能力,传播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提供写作的范本。
朱自清关于阅读能力的论述,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他把字、词、句、篇的语文知识教学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表现技巧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在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操练学生的情感,使知识教育、能力训练和情感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能力”、“认知—情感”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这也就有可能使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与艺术化同时得以实现。
诵读有以下方法:精读。要逐词逐句求解,不但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朱自清认为,略读的特征是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略读不是“粗略的”阅读,也不是“忽略的”阅读,而是用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朗读方面,朱自清明确指出:“在语文的教学上,在文艺的发展上,朗读都占着重要的位置。”朗读是对课文语言以课文内容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路、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朗读,使学生能不断丰富语言,积累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感知字里行间的情感意趣,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丰富语言表达的技巧。
当今学生在阅读方面表现为:语文基本能力不强,学生具备了理解、吸收,会使用朗读、精读、速读的方法等这些基本能力的并不多。张鸿苓曾就阅读技能指出,中国学生到国外读书,很明显阅读速度不行,学生不会浏览,不会跳读,当然也不会很快抓住要点。报刊上也经常披露大学生、研究生不会写日常应用文、毕业论文、求职自荐书,可见学生写作能力之薄弱,另一方面,国内语言教学中诵读教学的实际是相当不容乐观的,诵读教学几乎达到了被废弃的地步,语文课上越来越少听到琅琅书声,更少见到教师对学生指导朗读。
2.作文教学
对于作文教学的见解,朱自清更多地是着眼于应用。他说:学生作文课,应该以广义的应用文为主,因为作文课主要是技能的训练,艺术自当居次位。因为学生如果只爱文艺,阅读的是它,练习的是它,却又没有敏锐的辨别力,就很容易滥用文艺的笔调。因此写起普通文字来,浮文多,要紧话少,而那几句要紧话又说不透。
他以自身丰富的写作经验与学者的敏锐,重视写作教学,特别重视写作教学的实用和实效性,以培养实用性文体写作能力作为写作教学的目标。“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朱自清认为在写作训练时,学生心目有“假想的读者”,他们才会感到写作实际的需要,才会觉得写作是有所作为的,因此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朱自清关于学生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意对人格养成有影响的观点对当前语文教学也有很切实的指导意义。朱自清反对学生写作时形式上大量运用流行、时髦的套话,内容上却空洞贫乏的做法,认为长此以往,会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养成。其实只有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才可能有血有肉,才有打动人的力量,也才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净化与升华,感悟到生活的美好以致向往。
3.师生关系
早在1925年朱自清就指出:“新的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位,教师只加以协助”,这种“学生本位”将师生关系体现在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上,就是改师生的“讲”与“听”为“训”与“练”。教师的讲解是围绕学生而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学习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充分的练习,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了“理解力”、“记忆力”、“判断力”,这样就形成了师生共同研讨的教学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他主张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新颖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角地位、主动地位,而教师应尊重学生这种地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助作用,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教育思想体系的建立,对于现时的语文教学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朱自清是位教学严谨持重,既注意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又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的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对现代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突出,建树卓著,他的语文教育观理论上高屋建瓴,实践中切实好用,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认真研究与继承,并用来指导现代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