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作者:李雪梅
一、英语学习策略的内涵
国外学者对“语言学习策略”有以下几种定义:(1)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的一般趋势和总体特点,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2)学习语言时的做法和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3)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4)学习者用以辅助其信息吸收、储存及使用之步骤与操作;(5)学习者为促进其对第二语言的了解、理解和使用所采用的、通常是有意识的和特定的动作、行为、步骤或技巧。从抽象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从学习的操作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一个“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从结构意义上来讲,学习策略是由“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学习策略是有目的地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设计、组织、监控、反馈、选择的活动方式、技能、方法和手段。实施学习策略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往单纯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单向灌输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采用多种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将感性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观、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英语学习策略的类型
为了便于人们对学习策略概念的理解,加深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专家们采用不同标准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笔者认为,国外最典型的标准及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1.O’MALLEY和CHAMOT(1990)。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之中,主要内容为重复、利用资源、利用肢体语言、翻译、归类、记笔记、演绎、重新组织、利用语境、利用关键词、迁移、推论和精加工等;元认知策略用于管理和监控认知策略使用,包括先行组织者、集中注意、选择性注意、自我管理和监控及自我评价等;社会/情感策略为学习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包括合作学习、澄清疑问等。
2.OXFORD(1990)。根据与所学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凡与所学语言有直接关系的策略为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建立内在连接、运用影像和声音、有系统的复习和运用相关动作等)、知策略(各种练习、信息的接收与传达、分析与归纳、组织和整理等)和补偿策略(运用线索来猜想、克服说写的困难);而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关系的策略为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集中学习、计划安排和评价学习等)、情感策略(缓减焦虑、自我鼓励和注意学习情绪调整等)和社会策略(澄清疑问、同伴合作、移情作用与文化了解)。
3.COHEN(1998)。从运用策略的目的出发,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学习语言的策略包括识别材料、区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接触材料和有意识记忆等;运用语言的策略包括检索、排练、掩盖和交际等策略。
从以上的分类类型我们基本可以看出,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着重学生的认知过程需要的管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管理;而OXFORD根据与学习材料有无直接关系的标准的划分,使得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是平行的,没有显现出不同策略间的高低程度;COHEN的分类缺少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国内对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大体上分为以下两类:教师经验总结和实证性研究。前者注重概括,后者注重实证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在英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中,我国学者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些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科研成果。
三、英语学习策略的培训准备
英语学习的策略培训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使用英语过程中的需要,有效地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包括课堂活动也包括课外活动。
1.教师要阐述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重要性。在进行培训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策略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不论学习成绩高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习策略培训来掌握符合自己特点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英语学习,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学生意识到学习策略培训的重要性,他们才可能参与到策略培训中来。
2.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个性特点对学习策略培训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特点如学习动机、语言学习、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参加培训前所受的教育和他们的文化背景及学习风格都会对策略培训效果和新的学习策略的获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任课教师只有在先了解了自己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策略培训。
3.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在开始进行策略训练之前,教师可采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诸多方法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习策略,还有哪些策略有待进一步学习或改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培训的重点和培训的内容。
四、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和运用
学习策略是选择和运用学习方法的原则,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同的学习观念就会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研究学习策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对学习者进行策略训练,提高其语言水平。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可以学会的,具有可教性。在英语教学中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是能“授之以渔”。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
1.以学习者为中心。应该明确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能促使学生有意识关注自身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自己控制学习的进度和学习的质量。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扮演学习的示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决定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争取任何学习的机会。
2.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学生在选择具体的学习方法之前,首先必须要对与该任务有关的学习情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学生通过对诸如学习材料、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等学习任务的特点的分析与思考,可以提出有关学什么、何时学、在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等问题,并估计自己的学习特点与学习的长处和短处等因素。所有这些都为有效学习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学生在完成分析学习情境的步骤之后,如果说,这种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答案,学生将会制订出学习计划,即确定学习的步骤,安排学习时间表,把学习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几个部分,列出可能需要的学习方法。在选择学习方法时,学生会综合考虑学习情境的有关因素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3.激活和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要从事高效率的学习活动,首先需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就是指学习的态度、情绪和动机等,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维持。对于学生来讲,要完成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不仅要表现出愿意学,还要知道如何学。这也就是说,学习任务的完成,应该是“愿意学”和“知道如何学”的综合作用。因此,学生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除了产生良好的学习欲望之外,还能明确自己可用哪些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
4.善于修正学习计划。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计划确定以后,学生便开始执行学习计划。执行学习计划也就是实际地使用学习方法并监控学习的进程,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必须监控性地检查自己所有的学习行为,并不断地把有关的学习变量与所实施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和检查,以估计出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法所能够达到学习效果的程度。
5.科学评价学习效果。具体的学习活动结束以后,学生将会总结性地评价一下为这项学习活动所确定的学习计划与选用的学习方法实施后达到的学习效果,作为这次学习的反馈和下次学习的准备。这种对学习活动的总结性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方法的选用。它是对原定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互适合的水平的最终评价。
结束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而学习策略的具体运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因此,做为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策略的调整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