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新课程呼唤再造校长管理文化

作者:王润平 任丽红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文化生态型校长管理已成为时代发展和推进新课程的需求。提升和完善校长的管理素质,再造校长管理文化,将成为生成文化生态型校长管理的前提条件。那么,什么是校长管理文化?校长管理文化就是学校多数人的共同价值和行为模式。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强有力的学校管理文化。如何生成适合新课程教学与发展的校长管理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校长管理文化视域四大瓶颈的解读
  
  高品位的校长管理文化是高品位学校的灵魂,是优质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有力保证。世界著名企业松下公司和海尔公司常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本,不是技术,也不是一群特定的优秀员工,而是企业管理文化。学校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综观当前的学校管理,校长管理文化虽然在继承优秀管理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内涵,但与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仍存在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1.重视管理的技术熟练取向,忽视管理的文化生态取向
  现实学校管理中,仍有相当部分校长把对学校的管理,寄托于制定一些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当然必要的制度和措施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但是校长的管理更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的管理是不完备的管理。
  
  2.重视研究管理措施和方法,忽视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全面研究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学校校长把学校管理定位于对教师制定一系列行政指令、形式检查、惩罚约束的刚性化条文,缺乏对教师和学生身心状况和人文的关爱,以及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
  
  3.重视管理的组织活动,忽视管理的参与状态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对新课程理念和后现代教育形式以及内容的多元化认识,缺乏对后现代课程出现、学校管理文化转型等特点足够的认识和把握。在管理活动中忽视教师参与的心态和组织活动的效能,挫伤教师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给教师圣洁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为学校今后的教学和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4.重视狭隘的管理经验,忽视管理效能
  现今的学校管理中,相当部分校长把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仍放在应付考试,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仍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升学率和考试的分数,忽视学生的身心成长和主体性发展。“管”的色彩偏重,问题意识差,没有质疑,没有不同的声音。讨论只是形式上的,和师生缺乏足够的沟通和对话,教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参与。校长管理仍局限于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提出问题,缺乏内省式的自我反思。
  
  二、再造校长管理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文化生态的整体管理,是从接受式管理与活动式管理的两方对峙到成为前进中的两极张力的管理过程。新的校长管理文化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泡沫张扬性到质量内涵性,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
  
  1.基础教育课改催生校长管理文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课程和生成课程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构成了学校管理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校的管理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必然引起校长管理文化层面的转变。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对学校传统管理文化进行全面、正确的把握、张扬和摒弃,又要对体现时代精神的学校管理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努力探索出更为科学的、符合时代精神的、赋予新的文化内涵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管理形式。
  
  2.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挑战
  教师自我专业的发展是一种个人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可能性,而校长的管理则是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管理学家伯戈因对个人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所必须的制度和条件做了界定,其内容有:(1)硬的制度,主要是指保证教师个人实现其专业发展所必要的制度、程序、规则和角色;(2)软的制度,涉及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态度和学校管理文化的氛围;(3)协作性的专业计划,就是校长与教师个人之间就专业发展的前景和期望所进行的有序对话。没有这些,教师专业发展就会很难而且没有保障。因此,新课程校长管理要注重为教师创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远景目标相统一,内化为最有价值的、且具有创意和创新的学校管理文化。
  
  3.学生主体性发展带来的挑战
  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学校在管理中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营造一种“促进”学习的、真实互信的学习和心理氛围。另外,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快速的信息载体的传播,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因此,学校管理也要与时俱进,要努力适应不断发展变化了的学生的需求,实现管理由概念化和公式化管理向适应个性差异发展管理的转变,及时创造出科学高效的适应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的学校管理文化。
  
  三、再造校长管理文化
  
  1.构建新的管理理念平台,跟上时代潮流
  面对新课程和知识经济的冲击,首先要更新观念,尽快树立起新的管理理念。(1)重视学校的知识资源。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新的教学和管理环境中,从一些领先的学校发展看,学校的知识资源已上升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资源。(2)致力于学校的创新。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竞争优势将主要取决于教学和管理优势,而不是传统的资本和物质优势,因而学校间的竞争将是学校创新能力的竞争,学校创新能力的水平将决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3)创建学习型组织。要提高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必须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取决于学校获取知识和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有效的学习。(4)以课改促管理。基础教育课改是为了构建现代的课程体系,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校长必须树立起课程改革与加强管理相结合,以课改促管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持续发展。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极大地激发和调动起学校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校的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
  
  2.要把管理的视域定位于“聚焦课堂”
  新课程的全部内涵最终都将在课堂上得到解读。从这个角度来看再造校长管理文化,“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管理趋势,也是研究提高管理质量的核心所在。校长通过“聚焦课堂”教学,解读课堂教学,研读出教师的教学角色和学生的学习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有哪些新的变化,现今学校管理和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有哪些不相等,进而构思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管理目标和方法措施。所以,再造校长管理文化,研读课堂教学无疑是重中之重。
  
  3.要把“行动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内涵
  行动管理是一种以行动研究为方法论基础的管理方式,它是以理论运用和实践智慧的管理为主要目标,是以师生共同参与为管理方式的管理活动。校长要结合本校最大实际,寻找最棘手的问题,借助案例、视频或其他文献资料作为现代技术平台,通过“行动——计划——理解——体验”的管理循环,向已往经验学习,经过行动和反思阶段,动态地修正和完善学校管理措施,有效地推动管理科学的形成与管理知识的创新,实现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管理文化的再造。
  
  参考文献
  [1] 王铁军,周在人.给校长的建议——101.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连玉明.学习型人才.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