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
作者:成慧芳
1.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随之也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有的教师上课学生不爱听,工作得不到学校的认可,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假如还不能把握教师角色,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将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最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如在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接受信息方面许多学生已经露出后生可畏的势头,不少学生已经学在教师的前头了。坐在电脑台前,做教师的有时也不得不向学生请教弄不清楚的地方。所以,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才能轻松自如的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怎样看待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关系到教师的全部工作。我们开展的每一项教育工作,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要看能否正确对待学生。过去和现在都确认教师要“爱生”,可以说“爱学生”已成为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成为评价教师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志。“热爱学生”,首先就要对学生有个正确的看法。如果没有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学生就没有可靠的理性基础,实际工作中,就会凭感情用事,工作就会有任意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意义很大。
(1)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当前不少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天性是破坏性的,是和教育要求对立的,不严厉管教就难以成人。在教育上,多采取强制、管制、灌输、矫正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以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着多种心理和伦理的缺陷,也和时代的主体精神相违背。我们应提倡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学生天性,树立乐观的人性观,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需要和倾向,也就是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以学生的现实表现推断学生有没有出息,有没有潜力,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教育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其实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相信学生的潜力,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的,要强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等。
②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不断完善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责备求全。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要宽容。发展作为一个进步的过程,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如班级管理,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有碍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教师应从思想上改变这种过时的观念。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既表现为学习意向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训练、创新等具体行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教育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多种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调动其主动性,激发向上的情绪,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事业心,教育是教师终身从事的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的谋生职业,教师是为明天工作的,是塑造未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人才,要坚信他们都有成才的可能,要树立直木作梁,弯木做犁的全面人才观,教育每一个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规划美好的前景,并全力以赴去实施这个美好的前景,这就是教师事业心的最佳表现。
(2)教师需要一种崇高的责任感
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就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职业知识,也就是说要有踏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和学科专业以及教育科学理论,具备了以上的知识才能谈到为学生负责,也就是不误人子弟。
(3)教师需要满腔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真才实学去征服学生,耐心去传授学科知识,认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学习,这就需要热情和积极性。
二、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偏低的待遇加上超负荷的工作
由于中小学的班额较大,每个教师要教的学生较多,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有的教师是包班的,同时要教好几门课程,加上目前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造成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在当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容易导致教师的心态失去平衡。
2.教师的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高,人们通常认为教师应该学识渊博,行为典范,将教师看成灵魂一尘不染者,这种期望使教师往往把完美当作自己的为人处世目标,过分限制约束自己,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自怪、自责。由于社会期望值偏高以及教师过分追求完美而自身知识结构又难以相称就会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因此要缓解教师的压力首先要教师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现实。要认识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样就可以使自己保持信心,避免自卑紧张或不安全感。另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教师要勇敢地面对现实,要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明确自己在社会的角色地位,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在真实的世界里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
3.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客观、公正地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是优化教师管理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建设优良的教师群体,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考试成绩是个很重要的砝码,它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挂钩,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教育教学过程,所以形成性评价更能关注教育教学过程,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高,教师工作是否有创新精神等等。
三、要重视教师心理保健,促进教师适应职业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之一。要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加强心理健康意识,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纠正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克服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教育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
1.要清醒的认识自我
教师也是人,能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正确理解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对自己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帮助自己有效的调节工作压力,所以教师定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于理想化,以避免由于付出与成功不相符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2.学会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教师只有不断的与社会交往,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的融入到社会之中,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反之会陷入无穷的名利纠纷当中不能自拔。要避免这样,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尊重他人,这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教师要勇于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要乐于交流,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很有必要,自以为阳春白雪,就会使教师处于孤独而不被别人理解,所以,教师要学会沟通,学会以坦诚、友好、信赖、理解,如此才能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3.要有健全的人格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如果教师的人格有缺陷,当教师为不良的情绪困扰时,往往容易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造成对学生权利的侵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人格健康的教师应该知道如何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当压力大时,懂得寻求社会各方的支持来避免心理失去平衡。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