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刘瑞娜 班 锦




  一、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1]语文课程改革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极为重要,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语文课改的重要部分。当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从整合高中语文课程资源这一视角出发,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一些对策。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语文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语文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空间分布,大致可以分为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等等。语文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关系十分密切,没有语文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好的语文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转化成实际的教育成果。[2]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与盲目
  在新课改的实际推行中,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目前主要依靠的还只是少数语文学科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而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面前往往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课程资源意识和能力极其淡薄和微弱。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其他主体如学生、家长等都被忽视了,因此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就显得很单一;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虽有了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缺乏深刻认识,致使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很盲目,开发与利用方式不当,教师一味地利用多媒体填充课堂内容,增设花样,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3]
  
  2.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协调性
  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时间和空间看,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协调性,阻碍着课改的进一步发展。校内课程资源开发主体——教师把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和使用,教授“教科书”,充分利用课堂,不愿利用课外语文课程资源。实际上课外语文课程资源像广播站、校报、校内图书馆等都是发挥语文新课程功能的最好资源,课内与课外课程资源处于分离状态;另一方面,除了可以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外,各种校外课程资源也应当充分利用。在高考指挥棒下,学校、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学生考上好的大学,不惜一切代价把学生留宿在校,让他们少接触社会和参与社会活动,这样就切断了他们与校外的联系,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无法协调起来。
  
  3.各年级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机制缺乏持续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生理、心理、道德品质、知识能力发展方面的阶段性,同时又考虑到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潜能,对各学段的课程标准做了充分的过渡和衔接,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也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过渡性和可衔接性。然而实际上很多学校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老师三年内连续变动,各年级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各年级语文课程资源很分散,不能有效衔接,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谈不上连贯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策略
  
  整合原本是一个社会学的术语,指的是各种力量、要素的系统集合,通过集合产生某种聚集的效应。[4]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整合是指通过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内容及其机制的有机整合,从而使资源更加集中化、系统化、综合化,发挥资源的最佳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相互配合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除了语文教师之外,还有学生自身和家长。教师除了引导课堂教学,发挥开发资源的主导作用之外,还要去引导学生和家长。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自身的潜力进行深层开发,激活自己的课程资源意识;同时要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激活学生课程资源意识;在课外带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的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密切配合,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利用现有的一切条件,自主去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标。[5]师生和家长可以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课堂教学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那些可以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的书本知识和学生经验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等,组织一些演讲比赛、讨论会、辩论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或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和家长到学校开展讲座等。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和讨论,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互动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学生实际的做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内容有机整合
  (1)走进社区——利用学校与地方相结合的独特文化优势
  任何地方、任何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优势,但长期以来,这些独特的文化优势被大量地闲置,一旦这些特色文化被巧妙地转化为课程资源,语文课的地方特色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对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独特的文化优势,抓住契合点,进行校内外结合。教师可利用各个地方独特的乡土资源,组织学生到社区、家乡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劳动的观念;利用校外图书馆和博物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和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当然这些并不是惟一的校外文化资源,其他更多的校外资源都可以充分利用。
  (2)走进家庭——利用家长合理的文化资源
  学生在校外与家庭接触最多,受家庭影响也比较大,家长身上所具有的异样的生活价值观、吃苦耐劳的精神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及早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这些都离不了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督导。在校内语文课程资源与校外家庭资源的结合上,学校一方面可以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优秀的家长做报告,对学生学习情况课外追踪等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庭关爱和交流中开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和关爱别人的教育,通过子女与家长之间的互爱,可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爱护他人,关心他人的品德;同时这也是交流教育,家长与子女交往时间相对长一些,家长与子女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而语言倾向于合作交流。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与交往之中,在家庭中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6]
  
  3.校内各年级语文课程资源机制有效结合
  许多高中三个年级的语文课程资源很分散,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语文备课组,整个学科有语文教研组,但三个年级的备课组之间往往缺乏交流和合作,语文课程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各年级语文课程资源衔接机制急待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在三个年级通过开展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优质课、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比赛,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合作研究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日常交流,加强他们之间合作意识的培养,从而改进语文学科现行的教研制度,带动每位语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实现每个教师和每位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尝试的还不够多,尤其是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本文在资源整合视觉下探讨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想起一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编写.中学新课标资源库 语文卷.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2.
  [2]吴益.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134-135.
  [3] 李芳.论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4] 缪建东,徐亚莲.中学教育力量整合.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5] 吴小红.高中诗歌教例研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舞台.中学语文教学,2004(8).
  [6] (美)Mary Lou Fuller Glenn Olsen编著.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谭军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