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谈教师反思发生的条件

作者:张 臣 吴振利




  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措施,是教师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模仿走向自主意识和自为创造的可行之路,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其实在实践中,教师也一直在反思。教师反思要想有效、彻底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教师反思发生的条件包括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直接引发教师反思的动力源、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教师反思借以发生的素材和教师反思的能力五个方面。
  
  一、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
  
  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应该是积极进取、开放、学习和合作型的学校文化氛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教师文化应该是终身学习和积极进取型的。学校在管理上应该给教师制造无限动力和有限压力,对于懒散、不求上进的教师,学校要有相应的惩治措施;对于积极要求进步的教师,学校要有鼓励其不断上进的有效措施,让教师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感觉,让教师有持续发展的愿望。第二,学校的教师文化应该是合作型的。教师群体既好学上进,又能彼此真诚合作、互相帮助,这既有利于教师的共同进步,使教师的反思收获更大,又容易让教师从集体反思中收获到进步的欢欣和满足,更有利于教师形成努力反思、经常反思的习惯和爱好反思的强烈欲望。第三,学校的文化氛围应该是开放、宽容(允许失败)和鼓励变革的。教师反思有时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反思就意味着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憾,正像鲁迅先生所讲的那样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那个‘小’来”,那样做难免是痛苦的,所以自然需要勇气。
  所以有利于教师充分、彻底的进行反思的外部氛围应该是开放型、学习型、积极进取型、宽容型、合作型和鼓励变革型的学校文化和教师群体文化。
  
  二、直接引发教师反思的动力源
  
  能够直接引发教师反思的动力源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样的事件,很难穷尽,而且对于不同的教师而言也不一样。一般有以下一些:第一,教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成功的或者失败的。第二,其他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成功的或者失败的。第三,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亮点、难点、疑点和盲点。第四,教师教育理论研读中的悟(发人深省)点或理论上的困惑。第五,学生反应非常强烈的事件。第六,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发、非常规事件。第七,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积习(习以为常的行为)和低效行为。第八,教师个人教育思想(观念)和实践中的反差,尤其是当新接触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论在现实面前苍白无力时。第九,教师个人由于某方面理论上的缺乏而造成的实践上的盲目。直接引发教师反思的具体事件并不限于上述九方面,但能够直接引发教师反思动力的一般都是实践中的或者与实践高度相关的(因为教师的困扰一般都是首先来源于实践)事件,都是具体的、对于反思者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一般都是教师的所想、所见、所闻、所读、所历、所感和所扰,标示一个点的事件。对于反思者而言,这个点具有燎原价值,教师反思其实就是让这个点去燎原的过程,是从有限拓展到无限的过程,所以反思能让教师收获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点的燎原潜力都是一样的,具有极大燎原价值的点对于反思教师而言应该具有典型性、新异性,并具有较大震撼效果。这是教师个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有没有那样的感受还依赖教师个人的性格、素养和意识等。
  
  三、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反思的深刻与彻底性和最终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的大小,因为那才是内因。教师反思的内因(内部动力)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教师个人的责任心、勇气、事业心和进取心是否都很强,如果很强的话,教师反思的动力就足。第二,教师个人在性格上应该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具有挑剔和永不满足的性格,这样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经常找毛病和差距、时刻反思。第三,如果客观上,教师个人与教师群体其他成员之间有很大差距的话,那么他进步的压力就很大,他自然倾向于具有很强的自我反思动力。第四,教师的反思动力还与个人的自我意象有关系,如果教师个人非常自信,而且认为自己在工作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并认为自己应该是这个群体的领军人物的话,那么他的反思动力就会很足,而且持久。第五,如果教师在以往的反思实践中收获很大的话,那么他就更容易对反思上瘾,反思动力也就会很大。第六,如果教师具有很强的意志和勇气的话,那么教师反思的动力就强,因为这样的教师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屡挫屡战的意志。
  
  四、教师反思借以发生的素材
  
  思想是以一定的内容为基础的,空空的大脑生长不出任何新的思想。教师反思也要借助一定的素材才能发生,才能深刻和彻底。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对话、解释和批判的过程,对话要有素材可以用来比对、解释要有一定的依据、批判要有理论根据和深刻见地,这些就是教师反思借以发生的素材或基础,也客观上决定着教师反思的深刻和彻底程度。教师反思的素材有两类:一是教师深厚的知识储备,尤其是教师的个人知识和个人教育观念与信仰最为重要。教师的知识储备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信仰、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教师的实践性(经验性)知识、教师的技术性(操作性)知识和教师的实践智慧等。二是教师丰富的实践经历,尤其是相对系统的、印象深刻的实践性经历。包括教师的课堂监控经历、学生管理经历、处理突发事件的经历、听名家上课的经历、与名家讨教的经历、国外访学与考察的经历、科学研究的经历和成功反思的经历等。对于教师反思而言,所有的实践经历都是一笔很有价值的财富。
  教师反思的素材越丰富,教师反思就容易展开,而且越容易让反思彻底、深入,越容易思有所获、思有所通、思有所达。如果教师缺乏必须的反思素材的话,那么教师反思难免要流于就事论事和肤浅。教师反思素材的丰富与否依靠教师的积累和持续学习,要想积累丰富的反思素材,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要能主动学习、敏于发现、善于积累。
  
  五、教师反思的能力
  
  教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还要具备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有善于观察、敏于发现并抓住问题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靠见微知著和小题大做,靠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靠自我解剖的意识和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论述得很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结论,不能满足于知其然,因为“知道(事实性、结论性的)意味着扼杀”。第二,教师要具备占有和利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要能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提出有价值的、值得反思的信息,要能够从存储在自己资料库(大脑或手头的文本)的信息中提取出对于反思有帮助的信息。这是以教师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为前提的,教师反思首先要有一个“叙”的过程,也就是把所思素材呈现出来,这是深刻认识的过程,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叙的明晰、理的清楚,这往往要借助于比较进行,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找到差距,所以教师要具备比较分析的能力。第三,教师要具备有效地选择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多视角研究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师的思维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发散性、流畅性和逆向思维能力。反思要有一定的宽度,不能一孔之见,否则是难以深刻的。教师的视阈要非常宽广,反思素材的占有要非常充分,同时还能有效地综合处理大量反思素材。第五,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第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技能和反思策略。第七,合作学习和集体反思的效果非常好,那样能够集中众人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更有利于看清庐山真面目,有利于大家之间的交叉、碰撞、互补和点燃,这样容易更快、更彻底的把问题弄清楚。所以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反思能力的具备是以经常的反思活动为前提的,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反思,才能逐步提高反思能力,提高反思的深刻性、彻底性和有效性。
  教师反思的上述五点条件是整体上发挥作用的,这里加以区分仅仅是为了讨论的方便。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和直接引发教师反思的动力源是教师反思的外因,外因也仅为一种推动力量或导引力量,仅仅有外因没有内因,反思不会发生。外因的力量如果足够强大的话,可以引发(点燃)或者转化为内因(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从而促使反思的发生。有了促使反思发生的内部动力,还需要有能够直接引发反思的动力源才可能发生反思。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教师反思借以发生的素材和教师反思的能力都为教师反思的深刻、彻底进行提供了可能性,对教师反思具有制约而不是决定作用。有了直接引发教师反思的动力源和反思的内部动力,即使没有反思借以发生的素材、反思能力和有利于反思的外部环境也能进行反思,只不过这样的反思很有可能是肤浅和低效的。直接引发教师反思的动力源和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是教师深刻反思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教师反思借以的素材和能力是教师深刻反思的充分(催化)非必要条件。教师反思的深刻发生需要上述五个条件的最佳组合。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