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基于信息技术的化学探究式教学探讨

作者:罗勇为 罗勇新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学所必须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到学习目的,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就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试验实践中表明,应用和推广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广阔的学习环境,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较好地解决了课程内容的更新问题,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
  
  一、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还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营造出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点,设法根据学生特点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比如:在讲《金属的性质》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我们用FALSH制作了《铁生锈的原因》教学课件。课件内容结合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画面,作出以下几种假设的动画效果(条件判断)。(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讨论,进而指导学生大胆推论,根据不同推论点击课件来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很好。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性,创设情境,引发疑问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环境,能够调动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构思教学课件内容结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疑,创设出能使学生“我要学”的情境,以营造探究氛围。同时,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学课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地播放课件,而要在具体的多媒体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课件内容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关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比如:在讲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结合教学内容课件画面首先提出四个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问题:(1)石灰水能否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如果敞口,瓶壁上出现白膜,白膜是什么成分?如何除去?(2)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时,如何除去?怎样鉴定石灰水和水?(3)建筑工人粉刷墙壁后,为什么墙壁会变白变硬?(4)冬天粉刷墙时为什么要在室内生个炭火盆?通过课件呈现模仿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想象,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进而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网上搜索答案,教师归纳总结,最后用课件把具体的答案分别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其根本实质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以信息技术资源为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不仅意味着教师所要完成的“任务”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而且还意味着为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也是由学生独立获得的。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除了课堂教学课件资源外,更多地提供各种信息技术资源,特别是提供网络教育资源给学生。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这些资源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要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诚然很容易消化,但怕就怕他们习惯如此之后,再也不会啃“硬骨头”了。
  比如:“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原理是利用稀硫酸与较活泼的金属来制取,问题在于选用哪一种金属合适。在进行这一问题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进行网上搜索相关资源,对比所得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做实验。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网上的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选用金属锌比较合适,而镁、铁跟酸的反应不是过快就是过慢,不便收集,被否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交流及教师的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不但自己从网上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还从别的学生观点中得到启发,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使学生从不同途径中获得的知识一遍遍“回炉”,因而也一遍遍得到巩固,在学生头脑中所留下的印象也越来越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优势互补促进了全体学生智力的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借助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及时在线反馈归纳学生信息
  
  Internet与校园网接轨,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网络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基本媒介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对学习过程具有巨大效应的教育系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发现的学习环境,提供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学习资源由传统的课本、印刷材料扩展到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激发、引导、鼓励下,通过信息的检索、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取自己的认知方式,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资源识别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使探究式教育得以实现。
  当学生通过校园网探索解决了某一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和及时的反馈。正确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不合理的或过于简单的也应及时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共同研究不合理的地方。这种反馈是对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鼓励。它会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探究学习的欲望,把化学课当做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感知、探索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或观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对旧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由浅及深解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解疑。教师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归纳,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更要依托网络平台,使整个教学过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需要教学模式的设计。
  比如:在学了硫酸铜晶体后,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和网上答疑情况,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硫酸铜晶体的认识,我们又在网上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总结有关硫酸铜晶体的计算。(1)计算硫酸铜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晶体中硫酸铜的质量;(3)计算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反映比传统的教学学得更多、更扎实,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一个敢想、敢做、敢问的空间,让课堂充满生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优势,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中的首席,双方互相接纳、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价值,真正摆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