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论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策略

作者:赵新云




  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第三类认为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笔者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初任教师是指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已取得教师资格证正式走上教师岗位、履行教师职责最初三年内的教师。
  初任教师的工作岗位主要在学校,其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参与到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之中,可以使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专业发展的质量。
  
  一、创新管理理念,强化初任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日常专业生活中所遇到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情境;二是在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引导下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三是包括学校在内的外在的各种促进因素。但任何形式的发展动力和机会,是否真正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它是教师真正实现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进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又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大量的研究证明:初任教师时期,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依然较强,而进入第一年正式教学后,在“现实的冲击”影响下,其态度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变得愈加传统、保守或主张控制。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创新管理理念,把延续和保持初任教师较强的专业发展自我意识和动力视为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要通过创造条件,加强专业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文化氛围,提升初任教师的专业精神,注重加大外部刺激的力度,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初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达到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实施“导师制”: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平台
  
  研究表明,教师真正的专业发展不在于职前培训,也不在于脱产学习,而是在任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平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发展,英、美等国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以学校为中心的各种教育改革计划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并获得同步发展,使教师在学校改革尤其是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学校在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中的地位都得到确认。
  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而校本教研,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对于初任教师来说,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可让其丰富自己的专业思想,创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增强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加强校本教研、培训,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在全校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氛围;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以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合理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培训的质量;在经费、时间、信息上创造条件,为初任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学校管理者在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同时,为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效果,应为初任教师配备“导师”,实行导师制。《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也明确指出:应该在教师职业的最初阶段引进导师制和督导制。因为处在专业发展的“生存关注阶段”的初任教师最关心的是最基本的教学“求生”知识和能力,如果说初任教师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进步,则大多是求教于有经验的教师的结果,或者源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试误”而成,可当初任教师通过个人“试误”这种单干的形式来应对“现实的冲击”时,会造成初任教师对教学产生一种“畸形”的、窄化的理解,并对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作出错误的诠释,也许这会缓解其一时的压力,但就长远来说,可能对专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初任教师配备“导师”,通过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校本教研、培训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初任教师尽快适应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缩短“生存关注”期。
  
  三、改善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保障
  
  1.改善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环境。一是完善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建设,增加藏书量和图书资料的种类,购置必要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种类齐全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成为初任教师扩大知识面、获取大量信息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有力保证。二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源库系统,构建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为初任教师查找教学、科研信息以及获取自我培训的多媒体网络资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是改善初任教师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2.创设利于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环境。一是构建学习型组织,培育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共生机制。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性的提高,但教师个体的发展与成长需要教师群体组织的影响和推动,倡导构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团队,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这必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以体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与发展为宗旨的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可以促使初任教师围绕学校共同目标,不断学习,体验生命的价值,焕发青春的活力。在相关的学习、交流、合作与竞争中,共同进步和发展,形成教师与学校整体协调发展的共生机制。二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为延续初任教师一开始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推动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使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健康和谐的心理面对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倡导适度的宽容。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特别能宽容初任教师发展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欣赏每位初任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帮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激励他们与脆弱、自卑等不良的心理作斗争,把外部管理要求内化为自我发展的主观要求,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发展。第二,满足合理需要。初任教师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多方面的社会需要,学校管理者要创造条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倾听他们反映的问题和意见,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采取措施以满足其合理的需求,尤其是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因为初任教师都渴望被认可和重视。所以,学校管理者要满足每一位初任教师成才的需要,注意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他们都有参与竞争的空间和获取成功的机会。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现实的冲击”常常使初任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上感到迷惑,在发展的动力上欠充分,在发展的内容上准备不足,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对其专业发展的引导、激励、规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励机制的运用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可以挖掘其巨大的潜力,提高专业发展的效率。激励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目标激励法;明确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用目标作为诱因,激发初任教师的发展动机。第二,工作激励法;丰富工作内容,扩大工作范围,降低工作难度,让初任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第三,榜样激励法;要在全校树立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作为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引导激发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需要。第四,参与激励法;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初任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决策中,培育其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专业发展的热情。另外,要通过制定发展性评价制度来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发展性评价制度着眼于初任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内在潜力挖掘,评价双方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气氛当中。它能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反馈,有利于满足初任教师发展和被尊重的需要,也能使初任教师随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调整和完善,对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初任教师正处在专业发展的“入口”,专业发展的效果如何,影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学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管理者应在充分了解其专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其专业发展。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