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

作者:何孔潮 梁支宏




  一、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
  
  1.学习动机模糊
  学业不良学生往往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对读书目的性的认识相当模糊。国内研究者徐芬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对读书目的性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只是上学,不知为何上学,也可能是因为同学上学或父母的要求而上学,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于被动的,消极的状态;第二类学生则是对上学不感兴趣,不想读书,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消极被动外,还可能出现对抗行为,如逃学、不服从教育等。[1]另外,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的学习动机,反之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业不良学生由于在学习上屡屡受挫,自我效能感偏低,也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学习兴趣丧失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策略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等。据安徽师范大学教师桑青松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调查表明:27%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6%的学生是因为应付各科学习和作业太累失去了学习兴趣;13%的学生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34%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2]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干脆逃避或回避学习。
  3.情绪障碍明显
  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对学习有某些不良情绪或情感,这些情绪、情感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研究发现,情绪不适应问题在学业不良学生身上显得比非学业不良生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业不良学生与非学业不良学生比较,他们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其次,学业不良学生有较突出的抑郁问题;再者,学业不良学生有特殊的孤独感。
  4.意志品质薄弱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而学业不良学生往往意志品质相当薄弱。学业不良学生中许多人缺乏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所以做事情没有持久性、稳定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直接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诱惑,缺乏责任心。
  
  二、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对策
  
  1.培养明晰的学习动机
  (1)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观
  教师要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观,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有说服力的形式和内容,避免空洞的说教,可召开诸如“为什么要努力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等为主题的班会,平时多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功课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2)改变教育评价策略
  传统教育评价重在甄别与选拔,仅面向少数尖子生,却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视而不见,或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使这些学生的心灵蒙上了失败的阴影,自信心受到摧残,内部的学习动力机制也遭到了破坏。笔者认为在教育评价中要充分体现鼓励性原则,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依据,以发现学生的优点为出发点,改善学生不良的自我观念,重建学生的自信。像表扬与鼓励等评价方式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对教师的教导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教育的效果也更为显著。
  (3)为学业不良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教师要充分发掘学业不良学生的长处,尽量为其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与平台。如让爱好体育的学业不良生当体育委员,让字写得工整的学业不良生参加书法比赛或为班级出墙报,让喜欢雕刻、绘画、音乐的学业不良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等。使其首先在某方面获得成功,显示出自身优势,这些看来与学业无关的成功,恰是学业不良生获取自信、赖以自强的一个契机。
  (4)指导学业不良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积极归因
  学业不良学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导致产生学习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们将学业成败归因于内部且可控制的因素——努力与否;同时,预防学生将学业成败归于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能力。
  2.激发积极的学习兴趣
  (1)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持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吸纳新兴的教育理念,不断同化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学策略,改进自身陈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一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切忌照本宣科,满堂灌。要善于将枯燥的课堂学习与儿童的生活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其要关注学业不良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与其进行更多的言语或眼神的交流。
  (2)与学业不良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平等和睦关系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某教师有好感,往往会由此而发展成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因学习成绩好而获得教师的称赞,不仅使学生感到自己处于优越地位,而且还会使他们与教师的交往中享有亲密的情感。相反,遭到责备、训斥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教师若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问题和承担任务,那么这种相互间的交往就会增进感情,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进而引发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兴趣。
  3.消除学生的情绪障碍
  (1)充分发挥教师的情绪感染力
  教师的情绪状况和教师情感的表达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厌烦、失望或气恼,或者通过叹气、抱怨和发脾气来发泄自己的烦躁和懊丧,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淡漠和抵触等消极情绪反应。相反,如果教师心境舒畅,情绪饱满,表达热烈而丰富,那么学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受到感染和激发,从而表现出积极愉快的反应。另外,课堂气氛是否轻松友好,这也会对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指导学业不良学生正确处理同伴关系
  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情绪常常为同伴与小群体所左右,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容易引起其他学习成绩优良学生的歧视与孤立,便会引起学习环境的不愉快体验,进而影响其学习。因此,要给学业不良学生与同伴交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间正确对待同伴的友谊,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使学业不良学生具有良师益友相伴的愉快情绪。
   (3)开展学习心理辅导,调适不良情绪情感
  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学校应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尽力解决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给学生开设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让他们初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规律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使之能对不良情绪情感进行控制。还可以不定期请心理学工作者给学生开心理辅导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训练,消除或减缓学业不良学生情绪障碍。
  4.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
  (1)增强学业不良学生的自信心
  如果学生一遇困难,教师和家长就主动帮助解决,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时间长了学生便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丧失自信。对于学业不良学生,教师更要信任他们,给他们多创造一些显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启发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只要奋发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能成功。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业不良学生的特长或优势,并使之有充分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学会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重获自信。
  (2)进行挫折教育,锤炼学业不良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非学业不良学生更大,所以很难坚持学习,更易产生厌倦感、无助感,而这种厌倦感、无助感又会进一步影响学业成绩。因此,有必要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忍耐挫折的教育,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要让学业不良学生在情感上体验到正视困难、克服挫折、战胜自我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成为吃苦耐劳行为的一种正强化。
  (3)通过开展活动,锻炼学业不良学生的意志品质
  为了锻炼学业不良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他们当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公益劳动或生产劳动磨练学业不良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劳动的过程中,对劳动有了正确的态度和切身的体验,通过克服困难,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可以增强学业不良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学业不良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坚强与体质强壮有很密切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如长跑、游泳等项目,对发展学业不良学生的果敢性、坚韧性和自制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救治.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36.
  [2] 桑青松.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中国教育学刊,2001(5).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