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合作学习中应关注教师的合作

作者:李益民




  新课程改革十分看重合作学习,但我们的眼光常常只是看到师生之间的合作及学生同伴之间的合作,而很少关注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在教育管理者的视野中,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观念。要在学校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本文谈谈我们是怎样引领教师之间的合作的。
  
  一、榜样引导,结对互帮
  
  我始终认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更应以清醒的头脑,重新审视一些传统的东西。许多在实践中证明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发扬光大,比如传统的“传、帮、带”帮教模式,当然,我们应赋予一些新内容。我校一直来开展结对帮教的拜师活动,营造了一个十分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我们赋予了“传、帮、带”新的内涵。首先是突破了传统的新老教师的概念,不惟教龄长短来划分新老教师,谁有能力,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成为师傅。其次是突破了传统的师徒关系,建立了合作型、研究型的师徒关系,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最后是凸显年轻教师的优势,把年轻教师推上了“传、帮、带”的前沿阵地,成了主力军,具体地说:
  ——传,传授道理、传授方法、传授经验。学校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倡导文明之风,弘扬敬业精神,树立正面典型。同时也发挥年轻教师所掌握得教育新技术之优势,形成教师间“互传”的风气。学校及时总结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将他们的教育教学特色及管理经验送到教师手中,让教师得到养份,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
  ——帮,结对帮教,落实到位。结对的形式有: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教育信息技术掌握的比较好的教师与相对较差的教师结对;文理科教师结对;名师、骨干教师与重点培养的老师结对;传统的师徒结对。这些结对相互交叉形成网络,通过这样的结对,有效地建立合作型的教师关系,再加上集体备课、合作研讨等形式形成了教师间互相帮助的风气。
  ——带,带动一批,造就一方。教师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方面的牵引、带领,年青人一旦被带动起来就会表现出勃勃生机。
  
  二、课例研讨,合作交流
  
  我认为,课例研讨始终是教师间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司空见惯的公开课,之所以收益不大,是因为我们往往使其流于形式,而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的课例研讨实际上就是平常所说的公开课,不同的是课例研讨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因而课堂没有任何虚假或表演的成分,它看重的是研讨的过程和质量。我们要求课例研讨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要经过集体研讨准备,教师个性化执教,教后分析研讨,形成总结性文字材料等几个环节,使每次公开课真正成为教师们进行合作研究的一次教研活动。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我们开设了不同类型的课例研讨活动,主要有:
  1.教师开汇报课
  为使新分配及新调入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课堂教学的任务,尽快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每学期所有的新教师都必须向全体教师开一堂汇报课,由教研组组长组织教师听课,课后进行评课。
  2.骨干教师开示范课
  为给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切磋,每学期由各教研组推选3名骨干教师开示范课,要求全组教师参加听课,课后骨干教师进行说课,参加听课教师进行评课。
  3.有名气的教师开观摩课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引领和带动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每学期由名师开观摩课,全校教师参加听课。
  4.外出学习教师的“模仿课”
  由于学校经费等的原因,省市的一些优质课展示,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学校不可能派出所有教师参加,为了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由外出教师根据听课情况,给同学科教师上一节模仿课。
  
  三、集体备课,合作教学
  
  研讨式集体备课,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课。传统的集体备课过分强调统一性,抹杀了教学的个性化,扼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而研讨式的集体备课是统一中有分散,分散中有集中,集体凝聚了个体的智慧,个体吸取了集体的成果,使教师的备课在统一的基础上达到了更高层次的个性化。
  研讨式集体备课操作要义如下:
  第一步,独立钻研,凸显个人作用。教师个人根据开学前由年级备课组统一制定的教学计划先行钻研,包括搜集各种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文本理解,提供初步教学方案。为了保证教师独立钻研到位,学校应把对教师的管理重点放在教师的专业培训上,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独立钻研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加大对教师专业培训的力度。一是把对教师的专业培训看作是对教师的最大福利。学校要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和参与科研活动,在经费上给予尽可能的支持。二是支持教师在课改创新中成长。学校可以通过专家引领、外出取经、同伴学习、自我促进的方式让教师成为市内外名师,通过送教下乡、成果推广等形式扩大其知名度,促进教师投身课改。三是努力创造学习型组织,吸引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为了促使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学校应广开渠道,每年拿出一定的预算资金,给教师阅览室购买教学书籍。四是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把对教师的评价与全面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统一起来。建立教师评价档案袋,制定教师师德和业绩评价指标,形成一整套过程性评价体系,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动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为研讨式集体备课奠定基础,反过来研讨式集体备课的开展,又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第二步,集体研讨,集中集体智慧。每周一晚上,按年级组织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研讨会由备课组长主持,人人发言,轮流执笔,主要进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和方法,作业设计等内容的深入研讨和交流。由于每位教师都已对备课内容进行了独立钻研,且有详细的书面材料的准备,因此集体研讨时人人都能为集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集体备课中,学校指定1~2名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或其他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其指导老师。这样做既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研讨式集体备课,使对教材的研究、方法的选择、问题的设置、课堂的结构等诸方面上升到更高层次。集体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课组老师坐在一起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状况,特别是个别学生的最近动态。这种广泛的交流,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为保证教学方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奠定了基础。为了激发教师在集体研讨中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表现进行档案记录,作为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
  第三步,专人执笔,形成教学设计。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由轮到执笔的教师,把集体研讨的成果整理成详细的教学设计及相关文字材料,在周四之前提供给各位教师。这份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材地位,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状况分析,情境材料,问题的设置,课堂结构的安排,供教师选择的备课参考资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作业设计等。重点课目制成课件。
  第四步,二次创造,写出个性化教案。集体备课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一步,那么很可能造成一人备课多人照搬照抄的局面。集体形成的教学计划,虽然凝结了集体智慧,但教学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行为,统一的教学设计,并不能适合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教学。不同的教师由于其人生阅历、气质性格、知识结构、特长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这些不同的教学风格可以在相互碰撞中借鉴利用,但如果照搬照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为此,有必要要求教师充分利用集体研讨形成的教学设计,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把握,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再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教案。
  集体研讨式备课,使整个备课过程成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特征,又达到集体智慧和成果的共享。备课质量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办法。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