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拓展运动引入校园的实验探索

作者:徐飞鹏




  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合作是生产活动和协调人际关系成功与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合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企业家和教育家认为,未来人才最为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合作、协调的素质。世界各国纷纷把培养一个能够合作的人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把拓展运动的一些形式和理念引入学校,在学校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心理素质,从而为素质教育服务。
  
  一、成功合作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般说来,在物质条件能够满足的前提下,各方能否合作成功,取决于以下条件:1.目标一致。合作各方之间必须有共同的目标,为一件共同的事情在一起工作;2.认识统一。合作各方对实现共同目标所必须的途径与程序达到共识,且在合作过程当中自觉遵循共同认可的工作规则;3.相互信赖。合作双方必须做到相互理解、彼此信赖、相互配合,保障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4.满足他方需要,保障他方利益。合作各方应考虑他方的需要与利益,融洽地一道实现共同的目标。在生产生活中,人们虽然组成各种团体,但实际上,各方目标并不一致,而且对于达到集体总目标所采用的程序和方式,其看法又各有千秋,再者,在行动过程中,互相之间是否能够信任并予以充分配合也是个未知数,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达至目标的障碍。这就需要沟通,沟通过程中需要妥协,沟通结束,双方达成一致后需要信任,行动过程中需要配合与照顾。因此,沟通、协商、妥协等理性心理要素,信任、配合、为他人着想等非理性心理要素就是合作成功所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后者,即非理性心理要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能不能得到培养并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信任别人、愿意帮助别人等情感,那么,与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商进而展开顺利的合作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情感是靠体验来培养的,某种情感也许历经了上百次的重复,某个活动也没有产生,或者产生的强度不足以持久;而体验了一两次强烈的刺激不但产生了而且由此形成的理念会维持终生。至此,我们应该明白,培养合作所需要的素质关键就是要有强烈的、意外的刺激,并且为了应对这种刺激当事者需要和他人开展紧密的合作。在必须合作的情况下,能不对他人予以充分信任吗?在充分信任的情况下,能不合作愉快吗?
  
  二、现在的体育教学不能培养这些素质吗
  
  相对过去而言,现在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加了不少,于是就有人怀疑,难道我们的这么多运动项目就不能培养学生的上述素质吗?如果真是增加体育项目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添加一个项目,不够就添加两个,可事实是,就是在体育教学内容越来越繁多的这个时代,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将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重新“回炉”——不过不是“回”到我们这里,而是“回到”拓展培训公司。这实在让人汗颜。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内容的丰富繁多,不在于学生是否“运动”了,而在于学生运动的目标以及运动的方法是不是通过各方的沟通、协商确定的,运动过程中是否信赖他人以及得到他人信赖,是否帮助他人以及得到他人的帮助。以这几个标准来判断我们现行的体育课就知道答案是什么了。
  1.一直以来,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学生对“玩”有浓厚的兴趣,老师对让学生掌握“玩”所必需的动作技术感兴趣,也就是说,双方到课堂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我的问题是,双方有没有就教学目标进行过协商,退一步讲,协商过之后,做出妥协的是哪一方。在此,我提醒一下,目前体育教师的评价权很大部分还在同行手里。如果上课着重动作技术的学习,其教学必然能获得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评价,而如果着重“玩”的话,其教学必然获得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简直就是在不负责任的“放羊”的评价——至于学生是否发展了身体、愉悦了心理,对不起,那不是教师们评价同行时要考虑的内容!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体育教师,何去何从,不是很容易决定吗!
  2.在练习形式和程序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互相之间是沟通与协商后决定的,还是大体由老师来决定?我提醒一下,我们一贯要求上课要有组织,而且课堂时间也只有九十分钟,再者老师既拥有经验,还掌握教学组织权力,又要讲究教学效率,因此,答案是什么,也不难判定。
  3.目前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武术、各种球类运动以及健美操上。有些项目在活动过程中的确需要配合,但就绝大部分项目来说,在实际练习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既不需要信任,也不需要帮助,因此,也不会产生信任与帮助的情感,即使产生,也由于刺激不是很突然而且结果往往在可预见的限度内等原因,而不会很强烈。
  综上所述,现在的体育教学,由于诸多原因,不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沟通、协商、妥协、信任、为他人着想并愿意帮助他人的心理素质。
  
  三、拓展训练为什么能够使人养成这些素质
  
  拓展运动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努力/放弃”(积极/消极)的心理力学模型、以及“体验、了解、控制、超越”的心理适应规律。其基本原理为: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过去的自己,展开与他人的合作。
  因此,拓展运动学习方式主要是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五个环节如下: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循环往复)。体验:此乃过程的开端,也是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因为体验由此而来,情感得到激发。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整合:按逻辑的程序,下一步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在上述五个环节中,参加者不但有强烈的体验,而且时刻都需要与别人进行沟通与协商,以便根据双方情况以及战地实际做出必要的调整,这些,无意都发展了参加者沟通意识和能力,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也增强了其与人合作的能力。
  下面是就目前的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方方面面的列表对比,哪一个更能发展人的合作素质和能力,从此表也可以看个大概。
  
  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之所以不能发展学生的合作等素质,就在于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掌控了所有环节的主动权,学生处于完全被动服从的地位,当然谈不上产生情感,发展合作了。
  
  四、拓展运动进入校园的一点建议
  
  所谓拓展运动进入校园,实质是学生走出校园,到野外进行锻炼。在拓展运动中,最难培养的信任与愿意帮助他人的情感素质。这种情感的激发不能太频繁,太过频繁就降低了心理感受性。因此,我们让学生到野外锻炼,不需要像体育课那样—一个星期一次,只需要在一个学期进行一到两次就可以了,再考虑到经费开支等情况,就更应如此了。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 武汉珞珈山拓展培训公司的宣传资料,2005.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