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提高地理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作者:王 彬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发展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力倡导。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一条重要标准。地理教学研究的实践证明,案例研究、课堂观察和行动研究是提高地理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案例研究
  
  案例是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它有利于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学,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教学,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如参加市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的我校教师在听了各堂课之后,对C老师那一堂课的话题最多。这堂课设计的思路与众不同,虽然能否评为优质课大家意见不一致,但他的设计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下面是我们对此事研讨的一个研究案例(内容有删节)。本节课的内容是《气候资源》,重点讨论气候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开设这堂课的C老师的设计是:教师先选取一个角度(气候资源与建筑)进行分析,从两个方面(民居和城市规划与气候资源)阐述,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分析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选择一个课题进行分析。
  由于第一环节中学生自己规划讨论的时间较充分,结果第二环节未能完成。一种意见认为这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容量太小,是一堂不完整的课。另一种意见认为该课的设计与众不同。思路新颖,教学观念新颖,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虽然不能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仍不失为一堂好课。听了这堂课我们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课堂教学应该有怎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
  2.如何才能将探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很多情况下探究式学习被泛化,教师让学生分析、回答的是课本上一下子就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教学过程紧扣教师设计的思路。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是自主地对问题进行界定,不是自主地设计探究方案,不是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而是在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形成教师想要的结论。这堂课受到借班上课的制约,虽没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自主探究,但基本上有了探究学习的特点。
  (1)在这一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构建的自主性较强。如讨论《城市规划与气候资源》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规划一个小区,小区规模、工厂、居民区等如何安置由学生自行设计。在探究过程的前半段,实行非指导性教学,由学生自己去摸索、去尝试、去反思、去总结,从而为学生自主构建个人知识以及依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提供了机会。
  (2)集体的智慧影响着每个人的知识构建。在完成自主设计后给学生机会解释他们的设计思路、思维过程和方法。整个探究过程中充满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交往和反思性实践活动。在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知识的构建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教师在讨论、评价和最后总结时,运用自己的知识参与对学生探究的质疑和知识的提升。在探究过程中,从学生的精神状态与情绪表现看,学生的思维张力、专注投入程度、积极性、探究兴趣与热情都很高。
  (3)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一个好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应该给学生探索、表达、分享、设计和自我完善的空间。探究性学习不是靠老师找到一种传播知识的最佳教学法,而是给学习者最好的机会去建构,因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创设一种学生自主探索的思维空间,创设一种同伴间、师生间包容的、支持性的“学习文化”氛围,来呵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教师具有课堂观察最佳的研究条件。通过详细全面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体验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策略,调动学生活动的技巧,以促进自己的提高。这就达到了观课的目的。省市教学研讨会是课堂观察研究的很好机会。平时同事互助观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如在衢州举行的省级教坛新秀和特级教师的观摩课给我们很大启发,刘诚平特级教师执教的“文化的空间扩散”一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老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和探究活动的实施这两个关键点为我们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提供了样板。教学案例的选取上体现了新课程关于“教学内容要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呈现方式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要求。运用学生身边或熟悉的乡土地理(衢州的风景名胜和地方小吃)作为教学素材,结合衢州市加强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的各种策略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整合,使学生分析这些身边的事物时具有亲切感,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刘老师设计的课堂探究学习活动是:步骤一,将学生分为5个探究学习小组,根据预先设计的表格,各探究小组选择一定的文化扩散策略,分别制定相应的品牌的推介方案;步骤二,专家评估小组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归纳,作出评价;步骤三,“专家”和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分组探究最大的好处是学生由知识走向能力,从书本走向生活,并体现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刘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
  
  三、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随着以能力立意的文科综合考试的不断完善,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实现高考“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考核目标,是地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反思、完善的问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指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之。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高考能力的培养是系统工程。培养的方法和途经有多种。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看,大量的新素材和信息来源于地图和图表中,因此我们从图表分析入手进行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地理图表的解读,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以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的阅读为例,先进行常规阅读分析。(1)这是一幅坐标系图,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2)人口再生产类型,除出生率、死亡率之外还与哪个因素有关?(3)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之间有没有关系?什么关系?(4)布置画图任务,根据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关系,在图中画出自然增长率的曲线。(5)根据图分析人口类型基本特征,然后再进行深入的思维训练研究。(6)这幅图除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基本特征外,还含哪些内容?(7)人口再生产类型如何具体转变?是怎样进行的?(8)为什么三次转变的变化因素不同呢?(学生的思维开始从图中跳出来,在图外思考问题的答案)(9)从以上的读图分析,我们得到原始型和现代型的自然增长率都很低,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两个时期相同的时间内增加的人口数大致相同吗?为什么?(10)给出“芬兰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引导学生运用读图知识将表格转换成“芬兰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学会模仿绘图,达到知识迁移和能力培养的目标。
  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高考理念。分析图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析图方法的传授,分析、阐述、探讨问题能力的培养。以问题形式教给学生分析图的步骤:一看横纵坐标的含义;二看表示的内容;三看内容的横纵标的关系;四分析人类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原因。分析图体现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高考理念。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