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论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实施的基本特征
作者:晏清才
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朗菲认为,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之功能之机械总和。这一著名论断告诉我们,各个部分或每一个体的优化带不来多少突出的效益,因为它们是一些孤立存在的单质,只具备单一的功能;但一旦将优化的部分或个体,按照系统整合原理组合起来,就能产生整体优化的综合效应,获得“1+1>2”的效果。重庆市在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实施研究中,始终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各个构成因素,各个实施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实施学校(19所学校)与两县(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武隆县)教委、业务机构的互动机制,特别是从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相互作用出发,进行整体综合研究。同时,立足项目的探索和研究是项目实施研究组对项目实施的基本出发点,通过与其他项目比较,笔者认为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具有主体性、整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
一、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实施对象的主体性
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在提高学校管理和教学能力建设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研究素质教育与“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系统工程。在研究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中,不能就教育论教育,而是必须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按照生态平衡、系统整合、协同共进的原理,确定实施对象,通过研究对其实施调控,本项目研究中,从三个层面对实施对象予以调控:一是“学校领导层”,对校长、书记、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及履行行为进行调控;二是“学校教师层”,对教师教育机构,教学研究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履行素质教育职责,建设素质教育专业环境的行为进行调控;三是“社区层”,对政府、学校以及由此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履行教育职责,对环境的行为进行调控。三个层面的系统调控目标是通过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等诸种形式来实现的,调控各个部分、各个层次对象的教育行为,充分发挥各个部分、各个层次对象对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的积极功能,从而全面优化教育环境。
二、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范围的整合性
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范围是在两个县的17所小学,两所中学和两个教师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把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范围扩大到了学校建设的相关领域,这种系统整合的研究机制引导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并用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标准去评估职能部门的教育行政行为,引导职能部门用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的标准去评估各个教育专业机构的专业行为。这种整合机制实现了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范围的突破,由单纯中小学教育,扩大到了学校管理与建设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系统整合、协同共进,有效地促进了实施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学校的发展。
三、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结构的系统性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结构越合理,相关度越大,整体效应就越好。因此,项目实验研究组在实施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努力谋求其合理结构,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整体效应。重庆市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结构涵盖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系统。微观系统是对学校建设与管理基础环境的评估,力图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方整合”机制,共同推动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的建设。中观系统是力图构建进修、教研、科研“三线整合”机制,通过教师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通过教学研究引领中小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育科研促进素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三线整合”互动,共同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专业支持平台。宏观系统是对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行政环境的研究,力图构建县级部门、镇街行政和镇街党政一把手“三元整合”机制,使其自觉重视、关心、支持并主动参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构成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结构,为实现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与任务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证。
四、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指标的科学性
通过制定和实施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达到《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学校评估指标》的要求:即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出的学校发展规划具有较高质量;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符合程序性要求,做到自下而上,广泛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各环节符合技术性要求,运用了各种必要的技术手段。
2.管理体制和管理队伍。管理体制,管理队伍和管理理念、资源管理与开发三
个方面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教师专业发展与民主教学。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能开展民主教学;教师积极改善师生关系。
4.教育质量。整体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一些主要的可量化的指标发生了明显的良性的变化;对处境不利儿童加以关注,按照系统整合原理设计指标,各项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而由各项指标集合而成的指标系统则反映出总目标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目标的设计、选择、确定和分解,都要从整体出发,分析各级指标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各个方面,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各级各项具体指标在总的目标的统辖下构成完整的指标体系。该项目研究,始终从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的整体出发,按照微观、中观、宏观三大系统建构实施体系。《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学校评估指标》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但实施学校为了有效实施,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进行了设计、选择和分解,并对各项三级指标所规定的考核要点进行评估,再逐级综合、概括、统计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整体性指标,既体现了科学性,也体现了创新性。
校长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在我国经教育部组织已实施了历时五年的第一个周期。2005年8月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了阶段性评估会。会上有同行问及为什么要研究它的基本特征。笔者以为,一是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有一个面对当时情况不断完善的过程;二是我国目前已有西部12个省市区的5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东部部分地区、学校在实施该项目;三是中国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拟从2006年起进行下一周期的实验研究。正是基于以上想法,笔者对该项目进行了肤浅的分析和概括。
参考文献
教育部人事司.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