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论研究型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

作者:丁新胜




  研究型教师是指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当代教育发展证明,教师仅仅成为一个教育者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以“研究者”角色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社会对研究型教师的呼声已愈来愈高。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师应备如下素质。
  
  一、教育科研意识
  
  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的尊重教育科研价值,注重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研究型教师能够自觉认识到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密切关系,通过教育科研促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教育科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科研促进自身的成长,已成为教师自身内在的需求和实际行动。
  
  二、教育科研的理论素养
  
  研究型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素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教育科研的理论素养体系中,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二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方法学。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这是保证教育科学研究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方法论,有重点地选择教育科研对象,有针对性地采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研究型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素养主要包括: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就成为关键一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编码,以及对信息的分析评估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在获取掌握处理应用教育信息的基础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三是开拓创新的能力。教育科研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的活动,它所要研究的课题,常常是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应适应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四是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教师应具有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新认识、新思想、新办法等形成文字,通过教育科研报告文论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成果的作用。
  
  四、教育科研的道德素养
  
  研究型教师的道德素养应包括:一是求实求真、勇于探索。只有求实求真,坚持真理,勇于探索,才能完成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二是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教育科学研究是老老实实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必须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确保教育科研数据准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那种马马虎虎、弄虚作假的行为,是教育科研道德所不允许的。三是尊重人格、作风民主。科学研究中允许有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学术观点,教师应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四是批判继承、大胆创新。科学需要创新,科学贵在创新。教育科研也是这样。教育科研既要虚心学习国内外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又要敢于创新,努力攀登教育科研领域的新高峰。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自觉的科学研究、科学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合作等几个方面来实现。
  
  1.理论学习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基础
  对学校来说,首先要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及各地教改经验,力求把教师的目光由三尺讲台拉到国外教育改革的大舞台,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的认识。其次是建立和健全教育科研考评制度。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科研要求,适时适量地给教师压担子、下任务、定专题,使其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这样,教师的能力便能逐步提高。
  对教育科研机构来说,首先应举办教育理论及教育科研讲习班。让教师了解一些教育科学理论,掌握并能运用教育科研方法,使教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在独立从事教育时不致于束手无策。其次要对典型课题进行解剖。通过对某几个典型科研课题的分析解剖,使教师们真正了解到具体研究过程中的操作思路以及应注意的环节。由于这些典型课题都是来自教师身边的教育问题,因而教师比较容易理解和接纳,缩小了科研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对教师来说,首先应注意搜集并掌握资料信息。教师要积极搜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改革资料信息,进行认真学习和消化,把这些理论及信息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探索。
  
  2.开展行动研究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现实土壤
  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最根本的还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学习只是观念上的掌握,教学管理只是提供现实的环境条件,研究型教师的真正建构是在教师自身的活生生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脱离了现实的教学活动的锻炼,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边研究边实践,一方面可以检验所学理论和经验的正确性、有效性,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许多问题,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探索,找到应用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操作方法。
  对学校而言,主要是制定教学研究的课题和管理制度,促进教师的研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教师的研究以正确的规范和合理的引导。学校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开展争当“研究型教师”先进个人活动,制定相应的科研型教师评选标准和办法,在全校宣传、推动。第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氛围和条件,做到人人有子课题,人人有课题计划,人人写实验日记,人人有论文。第三,加强实验管理,做到统筹规划。
  
  3.提高反思能力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根本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从中获得感悟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教育科研则是指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和探索的一种研究活动,其目的主要在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往往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出现,教育科研专家一致认为“问题即课题”。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从内心形成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需求和冲动。因此,教育科研所进行的研究课题从根本上说是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困惑,而这种困惑或问题正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的结果。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则是教师对合理教学实践追求的动力,因为教师的反思正是不满足现状、锐意进取和探索的表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教学反思所形成的困惑或问题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开展的动因和先导,教育科研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离开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的教育科研必然是一种“空中楼阁”,是不可能有现实意义和生命力的。
  
  4.加强相互合作是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手段
  中小学教师还应加强教育科研合作,首先要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其次要加强与地方教研部门和地方高校之间的协作,通过其的指导和帮助,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研方向,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当然,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因而不能在提高自身素质时顾此失彼,而应着眼于整体素质的综合提高,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更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总之,中小学教师只要勤学不厌、勤思不怠、大胆试验,努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华金,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疾病杂志?1986?(5),260-263.
  [2]Dinning WD,Evan RG.Discriminant and convergent validity of theSCL-90 in phychiatric inpatients?(J)?.J person Assess,1977(4),304-310.
  [3]Honfmann N G,overall P B,Facctor structure of the SCL-90 in a phychiatric population(J).J Consult clin phycho.1978(4),1187-1191.
  [4]Rief W, Fichter M.The symptom Check-list:SCL-90 in a phychiatric populatin(J).J Consulllllt clin phycho,1978(4&),1187-191.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