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是巩固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作者:何海军 伍金虎 高应东 陈春莲




  农村基础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发展农村教育关键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少问题。思想上不重视农村教育,缺乏对教育规律的了解和认识,导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大大影响了整个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开通“三个定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模式,以解决优质教师通向农村的问题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巩固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亿,农村人口的教育任务繁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少问题。
  
  1.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
  (1)教师减员严重
  笔者对某地级市十个县市进行调查,平均每年教师自然减员725人(不包括自然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全市农村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呈递增趋势。
  (2)初高中扩班增容,大批青年教师拔高使用
  近几年正值初高中入学高峰期,城镇中学由于扩班,教师数量不足,为了解决教师短缺问题,很多地方不得不面向农村中小学选拔优秀教师,层层抽调青年教师,拔高使用,使大批在低一学段的优秀教师变成了高一学段的普通教师,造成小学教师队伍断层、老化,农村小学教师更加不足。在职教师中也有下海的、脱产进修的,在岗公办教师严重不够,不得不请代课教师。
  (3)小学教育学制延长
  小学教育学制由五年向六年过渡,使得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2.现有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偏低
  (1)教师准入渠道把关不严,民师大量转正,业务培训不多
  按照国家在2000年前一次性解决民办教师的规定,上个世纪90年代,民师告别了历史舞台。民办教师由于有较长的工龄,免试转正,农村小学大都是转正的老民办教师在挑大梁。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导致农村教师队伍整体上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又由于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
  (2)农村小学成为乡镇改革中的机关分流人员的场所
  一些地方在乡镇行政区划分调整和机构改革过程中,将一些年纪大、对教育教学业务一窍不通的行政干部安排到学校,这部分人员大多数是未经过师范专业培训而直接上岗的。既挤占了宝贵的教师编制,又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3)教师待遇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目前农村正在实行税费改革,教育投入渠道越来越窄,很多农村学校资金紧缺,设备简陋,教师待遇低,教师的成就感得不到体现,外出打工的现象愈演愈烈。新近已签协议的教师,一旦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就毁约。这些外出打工的大都是有才华、有特长的骨干教师,他们在外面有很好的发展,什么关系都不要,根本无法约束。走了一名骨干教师往往会带走几个甚至一批教师,留下的教师情绪也不稳定。
  
  3.师资补充困难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一方面,由于教育体制变革,师范生不再包分配,出现“出口难”问题,从而导致“进口难”,师范学校的生源数量少、质量差,教学管理难,专业水平低。这样的毕业生不能胜任农村小学教育。另一方面,虽然这两年正值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但由于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市统一发放,县市财力有限,保证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缺口教师工资无法落实,导致优秀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无法入编,难以进入教师队伍,小教师资新鲜血液补充严重不足。
  
  4.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差,教学负担过重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了。
  
  5.教师分布不合理、"教非所学"现象普遍
  以上面我们例举的ⅹⅹ市为例,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教师严重超编。全市还有几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
  
  二、产生农村小学教师问题现状的原因
  
  1.思想上不重视、认识模糊不清
  一方面“农村教育农民办”的思想在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根深蒂固,思想上不重视农村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尽管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1%,但是各级机关克扣教育经费挪做他用现象较为严重,教育经费投入总体用于发展农村教育的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缺乏对教育规律的了解和认识,尤其缺乏对小学教育规律的认识和了解,片面地认为只要是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能教好小学,忽视教师的专业性,盲目用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偏低,工资不到位,教师流失现象相当严重
  在发达城市地区,教师数量在增加,学龄儿童数量在减少。然而,在农村地区,教师数量在减少,学龄儿童数量又在增加,形成了一种比较突出的供需矛盾。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都向往城市,不愿回农村。二是农村在编教师人心浮动。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差,其他条件也不好,并且部分地区长期拖欠教师工资。农村小学教师有的弃教打工,有的想方设法调往城市,流失严重。在教师资源配置上,一般都是素质好的教师优先满足乡镇中心学校,然后才是农村学校。
  
  三、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出路
  
  教师职业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涉及教师自身的素质,而且涉及教师教育的全过程,涉及教师教育的制度保障。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教师专业化决定了农村小学教师必须定向培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近日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提出“要求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最近,教育部颁发的〖2005〗4号文件《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中也规定: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学校必须达到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的文件为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政策依据。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小学教师队伍,开通“三个定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培养乡以下小学教师的模式,以解决优质教师通向农村的问题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尽管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模式有计划经济的嫌疑,但邓小平同志认为计划中应有市场,市场中也有计划,如国家对高校招生就严格控制计划。因此,我们认为尽快出台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模式的政策,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途径是巩固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规范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渠道,保证生源质量;提高小学教师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拧紧总闸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从待遇上解决问题;扩大农村小学校长用人权,大力推进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从体制上改变用人方式是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出路。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