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现代外语教学的启示

作者:王屯兵




  自从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以“刺激——反应”为核心的学习联结理论之后,行为主义曾发展成为有效控制和塑造人类行为的客观依据。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盛行之时,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德国形成,它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审视问题的情境。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使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理论研究中开始占主导地位。100多年来,学习理论在不断发展着,更加符合人类学习的实际,对学习更具指导意义。
  
  一、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学习理论简称学习论,它研究行为变化、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和形成观念的心理活动规律。现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体现当代认知心理学特点的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代表心理学新思潮的人本主义学习论以及在认知主义之后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建构主义学习论。
  
  1.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将联结主义和认知观点相结合,运用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大量的研究,建立了信息加工学习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主张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应分析学生前一层次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教师可采取个别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高一层次学习的顺利进行。加涅认为:课堂教学中存在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指学习者把习得的内容应用到类似的新情况中去。纵向迁移指学习者用习得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学生在各种不同情境中运用某种知识或技能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人本主义学习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动物和人的学习看成相同的,忽略了人的主动积极的思维特点,又反对认知主义忽略人的情感价值、态度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的能力;就是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人交际,阐明自己的价值,挖掘自己的潜能。人本主义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
  罗杰斯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即成了一个能够充分利用我们自己所有阳刚和阴柔方面的能力来学习的人”(施良方,2001)。在这种意义学习中,学生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增加对已经变化的环境和对自己的理解,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3.建构主义学习论
  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学习是一个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的操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有的知识、经验是建构新信息的出发点。学习不是知识简单地单向输入,不是对他人的传递的知识“原版”吸收,而是通过先前的知识、经验对新信息进行认知编码和建构。在建构的过程中,原有知识又因外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新旧知识冲突引发观念和结构的重新组合。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威特罗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人脑中的储存的记忆信息和信息加工策略与当前接受的环境相互作用。人脑积极地选择、组织、储存和更新信息,并主动建构起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由此可见,学生自己要对学习负责。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论中,学习要通过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生要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把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另外,学习成绩的评估不是首先针对学习结果,而应检查学习过程的进步。
  
  二、现代学习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现代学习论的新发展对教与学做了新的解释,使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外语教学的过程,探索外语教学的新理念和策略。
  
  1.倡导主动、自主构建外语知识结构
  外语教学应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责任感,在适当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现代学习论强调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记忆的过程,而是从自身背景经验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学习要重视过程,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事探究、发现、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教学要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学生的参与、互动和综合素质提高为重点,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建构知识,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外语教学中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2.重视设置问题和创设语言情境
  建构主义主张教学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对话向学生提出概念、论点和问题,让学生去探究知识。教师应通过语言和实物,如课件、图片等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知识图式,在语篇、句子、词语、交际和沟通等层次上设置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围绕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协作、讨论收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掌握语言形式,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在实际场合使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的知识是一种“活知识”。
  
  3.提倡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
  维果斯基(1997)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系列性的协作活动。知识不仅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中建构起来的,而且与社会性的交往关系密切。建构主义主张知识和技能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孤立的学习不能导致知识能力的增长。学习只有通过与周围人进行互动,与同伴讨论、探讨,才能激活内在各种因素在互动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减少隔阂,消除心理屏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十分重视交互式教学在学习中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用于外语学习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交互功能,使学生能与教师、学生、课程内容和多种信息资源进行最广泛的接触,多媒体教学具有跨平台、资源共享、个别化学习、交互和远程教育等优势,可以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真实情境。同时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直观形象,比起传统的文字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能促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4.坚持以学生为出发点,重视情感品德、人格教育
  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在外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自我是极为重要的。外语教学不仅教授外语,还要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然而,传统的外语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学生创新潜能,以及与人格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因素,导致教学认知和学生情感分离。在课堂上,教师缺乏情感交流,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因而,教师要转变观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合作者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外语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外语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品德培养素材。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德育、文化意识素材,体现外语教学的育人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情感的支持者、心理的保健者。要研究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课文主题为刺激物,引出学生在思想、品行上的反应,通过发挥想象、联系实际,使学生从中得到思想、情感、人格的培养和提高。
  
  5.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评估要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发展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应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的过程,又关注学习的结果。提倡学生、同伴、教师等共同参与评价。学习成绩的评价不能完全依赖答案的正确与否,评估系统,不但要能测试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测试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测试既要有书面语形式,还要有口语形式,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了外语教育应该对人的品德、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与意识等的全面教育。为适应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外语教育工作者要从外语教学的目的、理念、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更新。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心理需求和个人经验进行学习,使外语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