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交际教学法课堂中学习者的情感控制

作者:韩艳萍 张艳丽 张 帆




  近年来,Krahsen(1985)提出了五个假想理论,其中之一就是情感过滤,他着重分析了在语言课堂上学生的紧张情绪,并制定了相应政策。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即是对结构教学法以及听说教学法中忽视情感因素的一大挑战。很多专家学者更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一、交际教学法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应用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英国语言学家D.A.Wilkins (1972) 提出将语言意义划分为意念和交际功能两大范畴,这使得外语的交际功能得到了理论上的确定。交际教学法应运而生了。它克服了结构教学法的强调语法、死记规律的刻板和听说教学法的只强化听说技能的片面,真正地把训练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提上了议事日程。1970年代后期,交际教学法的影响范围大大扩展,大多数语言教师已经开始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看作教学的目标,他们从课堂做起,在教学上注入新思路新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渐渐打破,教师由课堂中的主宰变成了组织者和协调者,其职责也相应地由“信息的传播者”转变为“交流的促进者”。而学生也不再是死板的“听课机器”,事实上,他们的参与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所得,由此成为了课堂上最为活跃的角色,而这种角色的转变无疑会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更快地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提高其应用语言的能力。
  因为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就是学习交际,以及向学习者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的重要性,所以更好地贯穿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及师生、生生在课堂中的互动。Breen和Candlin(1980)指出,交际教学中的学习者角色应该是自我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协商者,他对课堂和他人的贡献应该与他获得的相等同,因而学习者是在相互依赖的情况下学习的。由于交际法追求的目标是交际能力(即有效和恰当使用语言系统的能力),所以学习者在课堂中与他人的交流就成为了一种必须,不言而喻,课堂中交流和互动的程度和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多少是相辅相成的。而学习者复杂的情感因素将直接关系到交流与互动的实际操作,因此了解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并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控制便成为了广大教育学家和外语教师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二、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响学习者的主要情感因素在于动机、态度以及学习者的个性。一般来说,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为综合型和工具型两种。综合型动机是指期望通过学习某种外语而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参与或融入到该国的社会生活中去,并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其实这一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Gardner和Lambert当时针对那些从世界各地涌入北美大陆的移民而提出的。为了生存并被社会所接纳,这些移民必须精通英语,了解美洲文化和生活方式,以求在社会上立足。所以他们学习英语的惟一动机就是融入主流文化,从而成功地参与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生活。当然现在持这种动机的人也包括那些本身对目的语极其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工具型动机,顾名思义,就是把学习外语当作实现某一特殊目标的工具,如为了参加考试、谋职、升迁、深造等,这时学习者看中的是学习外语的实用价值而并非对外语本身产生了兴趣。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到其或主动或被动的学习态度,两者相得益彰。
  学习者的个人性格也无疑会对其外语学习起到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如生性怯懦或内向的学习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交流障碍,而勇敢自信或外向型的学习者在交际教学法的课堂则会显得如鱼得水。总的来说,情感上有安全感的学习者会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去,反之,那些情感上缺乏安全感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则是消极甚至抵触的,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必将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控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1.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持有综合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易成功的习得外语,但在某些情况下,后者反而被证明更具学习热情,因此成功的机会也很多。但我们的教师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学生往往对待外语的学习态度并不总是稳定积极的,尤其是那些迫于考试压力,而在拼命埋头苦读的学子们,在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被新的问题困扰之后,他们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开始抵触外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师应设法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并适时地培养和引导他们产生综合型的学习动机。当务之急就是彻底改变传统课堂中与现实严重脱节的“填鸭式”教学法,让交际教学法走进课堂,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充分的互动调动起学习者对于目标语的兴趣,同时也必须注意让外语课堂与现实世界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的技能,由此提高其对外语的学习动机。
  
  2.促进学习者健康的个性发展
  学习者健康的个性无疑会对其外语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如自信心、对自我的高度评价和外向的性格;而一些消极的个性表现如自卑、过强的自尊心以及内向的性格则必然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其成功地习得第二外语,这些在交际教学法的课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学习者和教师必须共同努力以促进学习者健康的个性发展。
  (1)树立充足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健康个性的最突出表现,充分的自信能够提升对自我的评价,并有效地开发性格中开朗、乐于沟通交际的积极的一面。自信心可算是万事成功的源泉,缺乏自信,便没有勇气面对困难与挫折,而有了自信,便有了藐视困难甚至失败的力量,一个人的潜力也因此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毋庸置疑,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信,从而保持学习的兴趣。在交际法课堂中,自信心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强。以“故事接龙”这一令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为例,教师只负责给学生一个故事开头,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则全部由学生自行设计编排,而且每个学生都必须开拓思维展开想象,让故事在自己这里合理的发展下去。每当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得以成型时,喜悦之情便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学生在品尝胜利果实的同时,强烈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了。这时平时有自卑感的同学也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并在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下开始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能力,找回丢失了的自信。当然课堂中老师鼓励的话语甚至一个温暖的微笑也都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克服焦虑情绪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上述的个性原因而表现出的焦虑情绪随时都可能产生,如害怕自己无法应对老师的提问、担心演讲失利、恐惧考试成绩欠佳等。在交际法课堂中,焦虑情绪更表现在担心自己发音不规范、表达不到位而遭到同学的耻笑,因此他们所采取的态度经常是消极躲避的。那么焦虑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首先,学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在课堂活动面前退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其次,强烈的焦虑会让学生心灰意冷,因为由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课堂中的不良表现势必增加其焦虑程度,因而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事实证明,有强烈焦虑感的学生在课堂中经常表现出持续的紧张,如低头、流汗、脸红等,不难想象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是无法通过课堂环节学到知识,掌握应有的技能的。因此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已迫在眉睫。
  其实克服焦虑情绪的办法很多,对于学生自身来说,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外的各种实践都会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焦虑的情绪。当然课堂环节也不容忽视,针对有这种情感表现的学生,教师应对其多作鼓励,并在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表扬,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对自我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应有意识地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可能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一些情景教学活动,在参与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而调整消极被动的心态,逐渐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另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一些纠错技巧的使用,尤其要避免当众纠正这些有焦虑感的同学在语言表述中不停出现的语法或措辞方面的错误,决不能因纠错而打断学生,因为这样做只会击退学生刚刚积蓄起来的勇气,使他们充满挫败感甚至一蹶不振。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在交际教学法的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表现却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为实现交际教学法以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为主旨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加以控制,从而引导他们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抑制或摒弃消极的情感因素,以适应交际教学法课堂对学习者所提出的要求,最终为真正习得这门国际性的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