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和教学实施

作者:周之良 张 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校园也受到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学生由于受到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功利主义、浮躁心态、拜金享乐主义、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人和事也屡见不鲜。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学校都要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号和十六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包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每一个公民包括学生,都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全社会都应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每一个公民要坚持勤奋学习,英勇劳动,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做贡献;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之中。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每一个公民,包括每一个学生都要自觉遵循,全面遵循。
  
  二、学校教学与荣辱观的关系
  
  1.把荣辱观纳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艰苦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他们淡化甚至放弃了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攀比的风气,大家比的是谁的手机好、谁的衣服高档,而不是比谁的成绩好、比谁的专业技能好。所以,必须加强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把荣辱观纳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日前的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的,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集体中不能很好地与大家合作,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虽然是一个极端、特殊、惨痛的个案。然而,我们剖析这个案例可以发现,如果周围的同学多给他一些关爱,能经常和他谈谈心,开导一下他,或许就会避免惨案的发生。另外,是否具备团结互助的精神,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对学生团结互助意识的教育非常必要。
  3.把荣辱观纳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之一。当代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栋梁、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因此,时代要求他们成为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所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诚实守信的学生,使他们以良好的行动取信于他人和社会,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度,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课堂教学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4.把荣辱观纳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所谓遵纪守法,就是要求每一个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纪。遵纪守法是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学生应该做遵纪守法的楷模。然而,在学生群体中,违法犯罪案们:也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表明,学生法制意识淡薄,亟待加强。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树立学生的法纪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上好荣辱课,使他们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意识,从而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5.把荣辱观纳入课堂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用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
  学生应该具备“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服务人民,使树立远大理想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相统一,主动面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在高校学生中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个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才,报国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就必须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有用人才。因此,不仅要使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而且要让他们知道,热爱祖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实际行动,要做到凡事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主动为国家分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
  
  1.要抓好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中要凸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但要开展凸现荣辱观教育的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还可以把一些主题活动课程化,成为比较规范的系统的荣辱观教育活动。既要关注显性课程,又要关注隐性课程,要树立“教师即课程”的观念。大部分的教师都在从事学科教学,作为学科教师,一方面要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的荣辱观教育资源,恰到好处地进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因为,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期望着老师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进而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2.要把握四个原则
  要切实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传承性原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充分挖掘民族传统和革命传统的丰富资源,并且在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发扬光大。二是集成性原则。要对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开展的、分散在各个环节中的荣辱观教育进行梳理,把握规律,提炼精华,形成贯穿学校教育各个环节的新体系。三是创新性原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内容到载体一定要与时俱进,要体现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色、体现学生的成长需求。四是实效性原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最终要实实在在地落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墓本要求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认识水平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分层递进,既要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更要让学生能够化认知为德性,化德性为行动。
  3.要从“课堂”抓起,关注课内外结合
  不仅要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必须占领学校的主阵地——课堂,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各科教学中全面贯彻与实施,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渗透,通过一节节课让学生感悟,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生心灵中扎根。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基本要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中小学要将“八荣八耻”的教育内容体现在推进“两纲”。高校还要发挥学科优势,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并且将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课程建设之中。除了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教育外,我们还要关注课外活动、实践体验、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与网上交流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影响,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4.要做好“两个关键保障”
  一要加强领导。学校党委和行政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组织专题调研,做好教育规划,开展理论研究,整合教育资源,明确责任分:正。二要建设师资。要下大力气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形成一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加强教书育人和学术道德教育。要精心组织好“师德建设”优秀项目评比活动,举办上海教师师德风采巡展、青年教师师德演讲巡讲和教师之歌歌咏比赛等活动,增强教师的育人光荣感、神圣感和责任感,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K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责任编辑 孙晓雯)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