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建构主义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刘建才 江声玉




  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皮亚杰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这正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
  在皮亚杰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建构主义的发展工作。维果斯基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概念;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特洛克提出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乔纳生等提出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现代建构主义中的“极端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也都是建构主义的新发展。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一理论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建陶主义的学习理论呢?
  
  一、真正树立起学生自主体验并进行知识建构的观念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文本世界的生成者,阅读教学应走向人本化。首先,要改变以往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的观点,应当认识到学生在阅读中的“期待视野”的差异,了解学生阅读欲望和审美心理图式的不同,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出学生自己眼中的世界。其次,要尊重学生渎出的世界和多元的解读,让阅读教学异彩纷呈。
  2.以对话为途径。阅读首先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同时也是学生和教师、教师和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应走向民主化。要改变阅读课堂上只有教师一种声音的状况。教师应当是一个合格的阅读者,应当汇入学生阅读的声音当中。要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让学生和文本自由对话、和教师自由对话,确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展示学生自己的生命与灵气的心灵历程。
  3.以体验为中心。体验是一种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个体独特的内心感受,它具有个体性、内在性和建构性特征。体验是实现阅读对话的途径,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建构,应当以体验为途径。阅读教学应当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
  
  二、恰当运用阅读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观照下的阅读教学过程,是阅读主体的感知、体悟和创造的过程。感知,是阅读主体与文本的亲近,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整体直观把握,是对文本的初步开发。体悟,是阅读主体进入文本,从各个视角去体验文本对象的审美活动过程,是阅读中读者与文本的互相交融。创造,是阅读个体对文本的探幽发微,是填补文本的空白及达到自身感受顶点的一种阅读效应,是审美的深层境界。
  基于这种阅读过程中,须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以体验为中心的阅读教学策略,并在这些策略的实施中,实现个体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建构。
  1.重视语感生成。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是对言语的直觉感悟。
  当前,语文教育界特别重视语感教学,并形成了“语感中心论”。的确,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建构学生的语感。语感源于人的感官和心灵对言语的感受,并由这种感受积淀而成。语感的培养,主要靠主体的体验。因此,阅读教学中加强语感的建构,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项任务,而且还有助于体验深化,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建构。
  阅读教学中加强语感生成的策略:
  首先,强化诵读品味。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历代的蒙学教育以诵读为主。教师应组织反复诵读、导引和强化语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生要感情充沛、声情并茂,悉心领悟文本中的音乐美,以提高对语音音乐美的审美敏感。同时,还要将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将作品言语积淀为自己的语感。
  在诵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吟咏品味。这是一种潜心专注的阅读方法。要在吟咏品味中去探幽、去赏析、去想象、去体悟,从而达到体悟言语、强化语感的目的。
  其次,要创设教学情境,强化教学的情感性,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美感境界,从而促进学生语感品质的提升。
  2.加强语境体验。语境是人们在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时所处的特定语言环境,包括言语语境和非言语语境,它规定着具体环境下的言语意义。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进行文本言语的体验,必须将言语和它所处的语境联系起来,才能准确地把握言语的内涵和情感。语境体验主要包括:
  语境的文化背景体验。即对文本言语所表达的一定的社会、时代、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体验。个体只有加深对这些因素的体验,才能真正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言语的意义与蕴涵。
  语境的形象体验。即体验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特定语境下的人物,有其特定的外貌、特定的心理、特定的言语和特定的行为习惯。这些组成了特定的人物形象。阅读个体只有深入体验到特定语境下的这些特定的形象特点,才能深入体验人物形象及其形象意义。
  语境的美感体验。即阅读个体对特定语境中审美因素的体验,特别是特定语境中的情感美的体验。审美的因素很多,如言语美、结构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其中,对情感美的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当然,教师要根据不同特点的文本,引导学生有侧重地体验其中的语境美感因素。
  语境的角色体验。即进入文本的意象,体验特定语境下的角色。这是阅读个体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进行深入体验,可利用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方法进行。
  3.强化实践体验。阅读个体的体验主要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阅读能力的建构也主要是在阅读的实践中完成的。因此,强化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实践教学,也显得特别重要。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和实地实践活动来进行阅读实践体验。
  
  三、科学设计阅读教学方法
  
  要实施好以体验为中心的阅读教学策略,还必须设计好阅读教学方法。从体验的角度出发,完成阅读能力建构的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语感生成法。即以语感生成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方法。其原则是要强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讲究教学语言的情感性,以情感促领悟。主要是通过默读、朗读、吟咏品味的方法来进行。
  2.情境体验法。通过设置模拟或真实的情境,营造一种环境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激发阅读个体的思维与情感,激起其阅读欲望,加强其阅读体验。主要方法有:模拟情境法、真实情境法、描述情境法。
  3.情感体验法。即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调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教学活动的方法。情感体验是阅读体验中的核心因素,通过强化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
  实施情感体验法要做到:
  一是教师的情绪要饱满。教师的教学语言及态度表现要有饱满的情绪,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态度进入阅读,并进行文本的情感体验。
  二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的情感因素,并激活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体验这种情感。
  三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情感。具体的情境,能更加深入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其情感体验。
  (责任编辑 关燕云)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