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合作学习法之教学设计及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毛 锋




  一、合作学习法的意义与特色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努力达到一个共同目标的教学方法。它的代表人物美国强森(David W.Johnson)与强森(Roger T.Johnson)教授认为并非所有的分组学习都是合作学习(Johnson、Johnson&Holubec(1994a,1994b),合作学习具有五大基本要素(basic elements)。它们是:①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②个人责任(IndividualAccountability)③团体历程(Group Processing)④社交技巧(Social skills)⑤面对面的促进式互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为便于记忆,这五个要素可选每个要素的第一个字母总结为PIGSFACE。这五个要素是判别合作学习与否的重要标准。
  1.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个别式学习的情境下,学习者不与人互动,其学习成败与他人亦互不相干,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情境;而在竞争式学习的情境下,学习者若想成功,就必须让其他学习者失败,换言之,个人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是一种“利己损人”的学习情境(王坦 2002)。在竞争情境下,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容易导致学习者心理不健康。相对于个别式学习或竞争式学习,合作学习最大特色即是成员间的积极互赖,“荣辱与共”。积极互赖是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要素,没有积极互赖,合作学习就不存在(JohnsonetM,1994a,1994b)。
  2.个人责任(1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都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这是学生取得进步的关键。在合作学习情境中,小组成员对小组目标的达成负有两项责任。一是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完成小组目标;另一则是协助组员表现来达成小组目标。个人责任的概念,可让学生了解到如果自己没有尽到该负的责任,则同组组员可能会因此而失望或受到伤害(Johnson& Johnson,1999)。
  3.社交技巧(Social Skills)
  社交技巧指小组成员用来增进小组效率的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特别强调合作技巧的指导(Johnson&Johnson,1999),将欠缺社交技能的学生置于同一小组内并告知学生要合作。缺乏社会技能是许多合作学习之所以失败的原因(Johnson、Johnson、Holubec&Roy,1984),“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至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N,J更无从谈起。”(盛群力,1996)。因此,为有效且愉快地达成小组共同目标,老师必须教导学生使用某些必要的合作技巧,而合作技巧的指导也是合作学习法独特且重要的特征(Putnam,1997)。
  4.面对面的促进式互动(Face-to-face PromotiveInteraction)
  简单地说,它就是合作性的助人行为,指某一组员为达到小组目标而鼓励或协助其他组员完成作业的行为。例如:提供别人有效的协助及交换必要的资源。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即是相互分享与协助,组员间通过相互的分享与协助,将有助于小组目标的达成。
  5.团体历程(Group Processing)
  简单地说,团体历程就是小组自评的活动。通过自评,分析哪些组员的活动有益与无益,哪些组员的活动应该继续或需要改进,检讨小组的合作情形并寻求改善。
  
  二、合作学习法的实施步骤
  
  合作学习法的实施步骤可概分为准备工作、合作学习前的说明、合作中教师的角色,以及合作学习后的评估与反省等四大阶段。
  1.准备工作
  教学前准备的主要工作,包括选择教学材料与目标确定、分派学生至小组、指派各组组员角色,具体步骤包括以下5个。
  (1)界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针,可包括学术目标(academic objectives)及社会技巧目标(cooperativeobjectives)两大类,如精熟学习内容及培养沟通技巧等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学术目标,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巧训练与培训。而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王坦,2002)。
  (2)决定小组人数多寡
  在分组上,Johnson&Johnson(1999)认为没有一个所谓最理想的小组人数,小组人数需视教学目标、班上学生总人数、教室空间及教学资源等因素而定。典型的合作学习小组人数范围大概在四人,也适合中国课堂方块型座位的排列方式。
  (3)分派学生至各组
  决定小组人数之后,接着就要将学生分派至各组。分组的方式有所谓同质型分组及异质性分组之分。所谓同质型分组,系指小组中,组员在性别、能力、学习动机等层面有相同的属性。反之,则称为异质性分组。通常采用异质性分组,即4人一组中,一名优等生,一名“差”生和两名中等生。
  (4)分派组员角色
  为让小组有效运作,老师可安排小组内组员的角色,而分派组员角色也是增进小组和谐及有效运作的途径之一,常见的小组角色包括主持者、记录者、协调者、发言者等,小组内的角色可适时采取轮流方式,让所有组员均有机会扮演各角色,以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
  (5)准备辅助材料
  除了上述安排外,教师还须事先安排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材料及分配的方式。
  2.合作学习前的说明
  此阶段之主要工作,包括说明作业的内容与方式、解释评估的标准、建立积极互赖的关系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1)解释作业的内容与方式
  若要让学生能在小组中流畅且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则教师必须让学生清楚整个作业的目标、活动方式、程序及时间规定等规定。只有当学生知道如何做时,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才不会不知所措。
  (2)解释评估的标准
  小组奖励分的个别化测试(IndividualExaminations with Group-Based Bonus Plan)是目前国内运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方法,对于刚刚尝试合作学习的教师来说,它也是一种理想的评估方法的选择(郑淑贞2004)。在评估中,老师预先设定一个标准,如小组全体成员都达标或超过标准,即可获得一个奖励分(Bonus Point),即每个学生的分数由个人分数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