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内涵与德育价值探讨

作者:王小荣 廖传景




  3.强化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在当前的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学校教育的成功。现代教育绝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的土壤。创建节约型校园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密切结合,培养具有社会意识与观念的完全公民。勤俭自立的行为历来为我们民族所倡扬,勤俭节约能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激发他们自强、奋进的活力,而这种公民意识又能滋益勤俭意识,进一步提高勤俭节约的自觉性。现在的学生在将来必然会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社会舞台上,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即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角色的成长,创建节约型校园概括了关于公民成长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的推进必然鼓励和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努力钻研,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参加各项建设工作,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大潮中,把自己锻炼成为时代的脊梁,社会的中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创造绿色的节约型校园文化
  创建节约型校园德育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绿色的节约型校园文化的建设。绿色的节约型校园文化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等关于学校运行、个体生活与消费等行为和观念的综合体,展现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校园的精神风貌和制度理念。它的创建以思想训育与行为改造为目标,在广大师生队伍中宣扬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崇尚节俭、简朴的新风尚,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师生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节约资源,营造全社会共同的氛围、舆论,形成厉行节约的行为机制。
  
  三、几点启示
  
  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德育价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它的起点虽然是师生的节约行为和观念教育,落脚点却是和谐校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始终关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德育价值的开发应促使我们对德育工作进行反思并作出改进。
  
  1.德育必须植根于学生生活
  德育不是空中楼阁,不能是空泛的说教,我们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德育的素材,比如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与能量的消耗,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事例等。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所在。德育要让学生在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感受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创建节约型校园如果仅仅是—句口号或—项强人所难的教育措施,恐怕很难获得预想的德育效果。
  
  2.德育要注重实践
  一切脱离学生生活实践和实际需要的道德教育都必将失效,在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中,教育驱动力量不仅应出自上级学校主管部门的号召和督促,更应从基础开始汲取生活土壤中的合理成分,把创建工作践行于生活、工作之中,否则一切都将失去意义。
  当前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当作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首先要立规矩,制定节约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其次要通过举行节约大讨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广节约方法,将节约的科学经验向社会传播,体现学校的社会职责。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节约理念深入到各个消费环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普遍性宣传教育,使师生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学校内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的风尚。不仅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教育活动如此,具有更广泛意义的德育也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个性品质的建构和完善发展。
  
  3.德育要引导自我教育
  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生成道德人格,在于把学生本身的力量引向建设和创造的方向。德育的重心应放在主体意识的激发和道德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不断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机会,并适度地调节,进行启发和建构,从而使德育不会成为空洞的口号,这也是学校德育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失去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主体的参与和支持,其良好的愿望和教育理想都将一一落空,因此,德育要积极引发受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促使其自我成长,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责任编辑付一静)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