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分析
作者:刘志红 周振军
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的波尔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被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认为教育部门应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以提高人们对联机数据库、通讯服务、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使用能力。1994年,加利福尼亚媒体与图书馆教育家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从各种信息源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000年1月,美国ACRL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寻找、评价、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一系列能力。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养,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素养。
二、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信息素养在人的综合能力体系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它对增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扩大知识面,了解科技动态,搞好科学研究、创新和管理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需要信息的能力,能够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能力,懂得如何学习,知道如何组织知识,如何找到相关知识信息,具有对信息进行查找、识别、利用、加工、评价、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及观念、情感、意识、心理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中小学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终身学习的基石,是发展终身教育的核心要素。
2.中小学教师急需开展信息素养培养。中小学教师肩负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责,理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但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缺乏信息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信息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缺乏信息资源的结构、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检索技术的基本知识,缺乏查找、识别、利用、加工、创新、管理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有待于提高。
三、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结构分析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人能力的范畴,是教师个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意识方面,了解信息的价值和力量,并能判断其正确性;在认知方面,了解信息的本质以及其多样化的形式,熟悉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价、解释、组织及综合信息的能力;在技能方面,具备操作信息检索、处理传播的工具与系统,包括计算机、媒体系统和网络的基本能力,这是个人利用信息及其载体与外界有效沟通和互动所必备的条件之一。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知识等四个方面。
1.信息道德。简要地说,是指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信息道德主要包括:(1)信息道德意识。中小学教师应该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遵守网上秩序,严肃网上纪律,不能制作、复制、传播各种违法乱纪和不利于先进文化建设的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2)信息免疫能力。信息免疫主要的是对来自信息自身的病毒,即错误和有害信息的抗御力。信息不仅包括了信息本身,还包括了信息产生时所产生的所有过程性的产物,这种过程性的东西,有的是良性的,有的则是信息产生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的甚至是恶性的东西。(3)信息安全意识。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安全常识有所了解,并能积极维护信息安全。如对网上产生的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4)信息规范行为。主要指的是信息行为中的具体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中小学教师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他们能在各种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动。
2.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中小学教师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包括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判断以及对信息的利用和评价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意识主要包括:(1)对待信息的态度。对信息有正确的理解,关注信息的发展进程,积极接触新技术,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思想意识。(2)较强的敏感和预测能力。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具备这种意识才会有一种开明、容忍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发展。(3)敏锐的判断能力。(4)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经常上网,积极主动地去认识网络里虚拟仿真的生活形式,为培养具有健全思想品德和富有创造力的未来社会创造者尽自己的责任。(5)强烈的信息参与意识。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动性,互动就要求参与。只有参与才能认识信息的各种表现,也才能了解把握信息社会发展的脉络,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各种信息需求。
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了解信息的本质以及其多样化的形式,熟悉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备评价、解释、组织及综合信息的能力,具备操作信息检索、处理传播工具与系统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媒体系统和网络的基本能力等。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1)信息获取的能力。例如上网搜寻信息,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子读物信息等。(2)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中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是为了教学和教研,信息获取后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整合才能成为自己所需的信息形式,目的是将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中小学教师应该能将各种资源放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促使学生创造地进行分析、综合、解释教学活动。(3)有效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因特网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不是所有的信息对教学都有用,这就要求具有对各种信息进行价值评判的能力。中小学教师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出有用的信息。(4)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小学教师除了具备选择、加工、评价信息的能力外,还应该具有使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准确、迅速地接收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和检索等,把信息有效地组织成学生学习的资源。(5)开发信息的能力。是指为达到给定的教学目标,在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其中包括信息的选择、信息的确定、信息与反馈信息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的设计能力等,以创造最优化的信息资源模式。(6)信息传播的能力。将信息以各种形式进行信息组织、表达、传递的能力。如使用磁盘、光盘、可移动盘、电子邮件等传播信息等。
4.信息知识。中小学教师信息知识主要包括:(1)信息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本技能。例如,各种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2)多媒体或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及基本技能。(3)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知识及运用技能。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信息、传输文件和交互式教学等。(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知识及技能。中小学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
信息素质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中小学教师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社会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学习者。
(责任编辑孙海燕)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