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试论师德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者:周书勤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学校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分配关系、利益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在环境开放,多元文化交融、碰撞、激荡的今天,我们的教师队伍在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来抓。
  
  一、存在的问题
  
  1.育人意识淡薄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靠的是教师。但有不少教师只满足于课堂教学,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和党务政工干部的事,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没有意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也是自己的工作责任,在教书育人上没能真正下功夫,或者是没有把育人放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位。81%的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多或对待学生冷漠,59%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不关心或不太关心,认为与老师感情很深的仅为3%,40%的学生认为有感情,59%的学生认为缺乏感情。可见学生呼唤师爱,社会呼唤真情。
  
  2.物质欲望上升
  48%的学生认为教师最关心的不是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青年教师热衷于拿文凭,中年教师热衷于挣钱,老年教师热衷于养生。35%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方面,而是放在了第二职业或争名夺利上。总之,教师热衷于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牟利活动,影响着学生的成才。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很满意”或“较满意”的仅为37%,学术水平为44%,教书育人为40%。3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存在以利取人或以家庭政治地位取人的现象。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仅有40%的学生认为比较客观公正,60%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接受学生或家长的心意,考试任意送感情分和泄题现象。可见教师的师德水准离学生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3.道德标准下降
  50%的师生认为教师没有把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放在第一位,而是仅仅作为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因而,有的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以身作则不够;有的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有的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上课打手机;有的仪表不整,着装不严肃,上课吸烟,举止粗俗;甚至有个别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信口开河,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表露不满情绪,给学生做了不好导向。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水平、道德修养、文明水准、精神面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老师来讲,面对着信息社会的激烈竞争,面对着千千万万个渴望成才的莘莘学子,如果用一般的道德标准来要求教师,只是满足于生存需要或基本可以,显然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所以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的重要意义
  
  1.师德是教师之魂、育人之本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世界观的改造和建设,对于人才开发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重要意义。老师对知识的科学积累和运用虽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归根到底只有依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对社会有所贡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人们对世界观的总的根本看法,是各类人才精神世界的灵魂和支柱;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在各类人才掌握认识世界的各种方法中,起着最核心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知识、外语水平以及运用新技术手段的能力都比前辈有明显的优势,这正是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但如果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爱国热情、敬业精神、意志作风缺乏,就肩负不起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2.师德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其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动力作用和保障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变革、利益调整的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思想道德素质对其他方面的素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好并不一定就会有较高教学水平,但是,当一个人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时,他就会具有为祖国、为人民而发愤图强的动力,在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方面顽强拼搏,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思想政治素质对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所起到的作用只是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决定作用,不是思想政治素质好就一好百好,但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确实会成为人们工作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在教书育人方面才会有力量,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
  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一个人的智力、能力等对这个人、对社会最终会发挥什么性质的作用,产生什么性质的影响,是由这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好的人,他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在发挥作用时会有益于社会,素质越好,贡献越大;而思想政治素质不好的人,他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可能会在特定的时候危害社会。特别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对社会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3.师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典范性,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的影响还要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教师的道德会经学生的“扩散作用”,推广到整个社会,教师的道德觉悟和水平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的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甚至是几代人的道德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不少教师价值追求的兴奋点从长远转向了眼前,从精神转向了物质,从集体转向了个人,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蔓延,不仅给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难题,而且还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同心同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凝聚力和自觉性、积极性,甚至会瓦解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不可低估的,对国家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三、师德建设的途径
  
  1.加强师德教育 一要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领导干部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能有威信,说话才有力量,工作才有凝聚力、感召力,这是其权力影响力所无法企及的。只有领导干部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学校的师德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保证。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和自学,启发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形成师德建设的内动力。三是以老带新。为新教师配备带教老师,把师德教育寓于教师业务培养之中。四是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选好典型,精心培育,大力宣传典型,通过召开教书育人交流会、师德楷模报告会、优秀教师表彰会,用先进典型的事迹说服人和激励人。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用知识开启心扉,使教师的思想境界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六是搞好媒体宣传,净化校园环境。借助学校、广播、校报、黑板报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师德建设的意义、目的和规范要求,营造师德建设浓郁的校园氛围,使学校教师人人自觉地为人师表,积极地争当师德的表率。
  
  2.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规范师德内容。建立与教师职业和时代特点相适应的师德体系。使教师明确师德的方向、师德的核心、师德重点、师德基础及师德所具有的责任性、知识性、先进性、创造性、典范性、民主性、自律性。使教师严格按照师德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形成内心信念,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境界。二是制定用人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用人,量化和细化用人的考核指标,避免考核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和腐败性,建立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激励,对履行师德义务的优秀教师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四是落实监督制度。
  
  3.关心教师生活
  要尊重教师,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论怎么困难,也要提高教师的待遇,为他们创造条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在评职称、住房、两地分居等方面,凡有能力解决的就要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应做好解释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体会到自己在学校中的价值,给教师一个与“人类灵魂工程师”职责相适应的社会地位。
  (责任编辑 白文军)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