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与意义

作者:魏素珍 赵国增 王振京




  养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着眼于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并以社会公德、基本道德、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品行能力的基本规范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要求学生既要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将知识“内化”为做人和做事的本领,最终“升华”为创新能力。养成教育又是一种点滴人微的教育,它使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教育手段。因此,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可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不少学生,生活中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害怕艰苦,轻视劳动,不重视行为规范和道德礼仪;遇事易冲动,自制力差;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不强,心情浮躁,好高骛远。因此,人们向养成教育发出了急切的呼唤。
  
  一、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由于现在许多学生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特点。表现为:宿舍卫生差。走进学生宿舍,一片混乱,有的难于下脚,有的分辨不出哪些是垃圾,哪些是有用的东西;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生活懒散,衣服不愿洗,卫生不愿搞;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早不起床,晚不入睡,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影响他人;饮食习惯不好,吃零食乱花钱现象突出,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学校要从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开始。通过严格的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和一丝不苟、规范严谨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克服“娇、骄”二气,改变懒散自由、任性随意的不良习惯,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守则等制度。将学生日常行为做出细致具体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对做得较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做得较差的要及时引导,予以纠正。逐步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上来。通过持之以恒的日常行为养成训练,潜移默化地养成文明、卫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树立“育人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育人观。从抓个人卫生、宿舍卫生、教室卫生和校园环境卫生做起。干净、明亮、整洁的宿舍和教室,文明优雅的校园环境,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和奋发向上的启迪。
  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上到学校各级领导,下到全体教职员工,要做到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发挥全员育人的群体功能,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系统化育入网络,并且要求教职员工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认真负责的精神,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学会生活。
  
  二、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自觉性差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中存在着麻木状态;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没热情,有的缺课、逃课。学习习惯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发短信,课后泡网吧、玩电脑游戏等。
  如果继续沿用精英教育时代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学校就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更何谈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一方面要配合严格的纪律约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进行学习习惯引导和学习方法引导,营造学习氛围和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课摒弃“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加强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主动性引导,加强师生互动,开发学生智力;综合课加强观察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实践课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包括社会服务性实践,家务劳动实践,公益劳动实践及其他学科性实践。总之,各种课程和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个中心——学习能力养成。
  在接受、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说得好,“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而学习行为的养成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1.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广泛涉猎渺f、书籍,以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从而达到拓展知识视野,磨砺智慧之剑。
  2.培养勇于参与的意识。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从中增长才干。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也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只有拓宽智力背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3.鼓励求知精神。学生一般都有好奇、争胜的天性,什么事都想试一试、闯一闯,把这种天性引向追求知识,就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孜孜以求、不断进取、攀登高峰。
  通过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积极的创造精神等。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所必需的,是他们将来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
  
  三、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活动,在人际交往中都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由于在人际交往中部分学生常常表现为比较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因此,在养成教育中,教会学生有礼貌地交往,在交往和相处时要学会包容和关爱他人,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应变的品质。即教会学生合作。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一个人单枪匹马,本领再大,也没有太多生存的能力,只有一个群体,优势互补,互相配合才会有所成就,跟他人交往、不自私、不互相排斥,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即要让学生懂得“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懂得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一半。
  
  四、养成教育可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由于部分学生存在着:一味要求他人,忘却完善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乐,人生目标较低,安于现状,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簿等问题;由于缺乏生活阅历,无独立生活经历,心理表现不成熟,遇到困难就表现出脆弱心态,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学到的知识再多,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所以,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用养成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通过养成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完美的人格是建立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上的。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教育,以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规范的言行举止塑造学生,以先进模范的事迹鼓舞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克服简单生硬的说教,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融人教育活动中,采取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专业技能训练,给学生创造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和氛围。
  总之,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综合教育,也就是对他们将来步人社会怎样做事和做人的教育,只要我们重视并长期坚持抓好养成教育,必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培养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孙晓雯)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