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中小学音乐教学与高校音乐教育之关系研究
作者:夏荣华
1.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自2001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各个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们一改以往以单一讲授技能性知识为主,理论常识为辅的做法,代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新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其理念的培养“人”的音乐教育。同时,反映其教改的报告、心得及论文在各大报刊上“屡见不鲜”,可谓形势喜人。
2.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改革。2004年12月29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并在2005年1月17日印发《课程方案》通知,要求《课程方案》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之后,办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各音乐院校立即根据《课程方案》的精神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在教改中,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办学宗旨,厚基础、重人文、含特色的宽专业思想得到了贯彻执行。目前,各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已基本结束。由于时间太短,反映本次教改的报告、心得及论文在各大报刊上难以见到。
二、改革中的问题
1.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虽然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淡化了音乐的技能性和理论性,也没有贯穿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政治压力。但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为动力等为其理念的人性化音乐教育教学中,则比较普遍地出现了形式较重而内容偏少的现象。不同学科知识的机械穿插,音乐实践的过度表现,现代教育技术的过度依赖等现象在教学中大量出现。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过度强调音乐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但是现在由于过分倚重创新的各种教学形式,也使轻松学习音乐的学生们的音乐课正在逐步偏离音乐教育教学的本质,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也难以收获到什么有效的音乐信息。
2.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改革中的问题。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培养出中小学需要的结构合理而又高素质、高品位的音乐教师。《课程方案》也一改传统的薄基础、重技能、无特色的窄专业思想,而是以厚基础、重人文、含特色的宽专业思想。但在改革中则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以作者本单位为例,对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文字表述,大家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对于公共必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因是学校统一安排与规划,所以也无异议。不过,在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的安排上显得难以统一。一些教师,特别是因《课程方案》涉及到课程调整而可能受损的专业教师,此时表现出了平常难以见到的“能量”,他们列举种种理由四处游说。总的看来,教改后的课程设置没能很好地体现出《课程方案》的精神。课程整合没能一步到位,人文性课程设置没能进一步加大,教育类课程仍然难以受重视,地方特色课程没有开设等等。
三、问题的症结
1.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症结。在教改中,之所以出现形式偏重而内容偏少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音乐教师自身能力结构难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从专业来看,一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准确和高水平的视唱、视奏能力;具备系统的和声及其他作曲方面的知识,分析音乐作品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具备丰富的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音乐等人文知识,一定的合唱与合奏的组织、指挥能力以及舞蹈表演能力等等。但是,长期以来,接受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们(包括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内)都不约而同地将学习重点放在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上,在技能技巧的学习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声乐和钢琴的学习。对于其他领域的学习则普遍关心不够,尤其是不注重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和声、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音乐等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对合唱、合奏、指挥、舞蹈等技能性知识的学习也同样处于应付的心态。理论的匮乏、人文的缺失,必将导致音乐理解的粗浅,以至形成不合理、不健全的专业结构。
从教学能力来看,一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卓越的选择教材、因材施教的能力,精美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课外音乐活动组织能力,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等等。但是,长期以来,接受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们(包括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内)把对他们将来非常重要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等课程当作所谓的公共课、豆芽课来学习,平时不认真听,考试背一背就了事。甚至不少学生认为写教案麻烦,没有什么用,极其重要的实习也被认为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在他们心里,认为学好了专业(多数学生心中的专业是声乐、钢琴)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今天的学生,明天的教师,当他们踏上工作岗位时便悔之晚也。不要说面对新的音乐教改难以适应,即便是对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也一样困难。
2.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症结。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从进程来看,已明显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当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新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及评价方式像是一股春风吹进中小学校园,给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带来一系列崭新变化的时候,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课程方案》才姗姗来迟。长期以来,我们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体制是在统一培养目标下进行的分科教学运作系统,各科及各科专业教师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专业教师比较侧重于专业本身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及科学性,有意无意地造成了专业内外各科的渗透与综合有所忽略。大量的分科教学形成了分科教学的大批专业师资队伍,同时行政师资队伍也随之增长。为此,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改革不像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那样频繁进行。就本单位本次音乐教师教育改革来说,之所以难以完全按照《课程方案》的精神进行改革,关键是它与我们目前的师资结构难以相融。如果严格按照《课程方案》的精神进行拆牵整合,必然会有一些专业教师面临无课可上的境地,继而便是专业教师与行政教师、院校领导产生激烈矛盾等等。
四、正确认识与处理两者的关系
1.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改革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是为了让中小学生接受音乐化的人文教育。对于未成年但又极具可塑性的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大的工作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和积累素养。显然,中小学生能否被成功塑造,关键在于音乐教师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可见,音乐教师是制约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新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及评价方式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让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己任的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来说,应当根据新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培养出基础扎实、人文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品位的音乐教师。
2.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需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反馈。早于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在改革与发展中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有益的经验,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应当在改革中借鉴、消化;暴露的问题,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应当在改革中引以为戒。
3.协调发展,共同推进音乐教育事业。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要想获得长足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大量高素质高品位的音乐教师;而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要想增强办学吸引力,也必须高瞻远瞩、不计得失,实实在在地为中小学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其中,作为高等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来说,更应做出表率、顾全大局,全面深入地将《课程方案》的精神落实在专业教改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中小学客观需要的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才有可能走得更远,同时,中小学才有可能为高校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可塑性人才。
总的来说,共同的音乐教育事业共同抓,既分工、又协作,做近期、看长远,多务实、少务虚,共同的音乐教育事业便一定会稳步协调地向前推进,国民音乐素养的普遍提高便一定会提前实现。
(责任编辑孙晓雯)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