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美术教学训练的新思考

作者:刘树山




  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训练中的不断融人,美术教学在注重人对客体外在关注的同时,更加重视个体感受的内在需求。在尽力适应新视觉造型对美术教学的需求中,努力使人的个体因素获得充分的张扬,以求达到自然与内观合一的终极表现。这已成为美术教学训练改革的一个基本点。
  美术教学作为掌握绘画能力和提高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承载着使美术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功能。我国的美术教学是基于科学的现实主义思路出发所形成的一个体系。在美术教学中以研究和表现客观为基本目的,普遍强调源于客观又高于客观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训练注重对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基本功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有效的和富有可塑性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过于强调客观而忽略主观,过于注重技法而轻视理论,过于简单统一而忽视灵活多变,使美术教学思想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和教学训练被动盲目。这对教学以实现使个体精神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目的而言,已显示出严重的不足。因此,美术教学训练在立足适应当代艺术教育复杂多变的同时,必须基于一种前后连贯、纵横交错、多元并进的方式发展,在教学训练中侧重于教学训练的灵活性、延伸性和前瞩性,并通过对教学的个体因素和教学的方式因素进行具体的实践,才能达到使其拓展的目的。
  
  一、教学的个体因素
  
  美术教育的核心始终应当围绕和立足于人的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本质力量,它是人内在的一切创造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人的个体因素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特长因素,即含有特性或可塑性。它是一种潜藏在人自身内部不容易发觉的可供挖掘和发展的有弹性、有韧性的可塑性潜能,是人与生俱来的潜在的原生动力和原生能力。具体地说,是指完成某一特定的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潜在能力,表现为能够轻易掌握某种能力的可能性。通俗地说,是指每个人善长的某一面。
  在美术教学中,个体的独特因素通过人的兴趣、爱好、想象、悟性、观察、灵巧等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学生对色彩兴趣浓厚,有的学生却偏爱于素描;有的学生喜欢用古典式表现对象,而有的学生则适合用现代的方式表达。达·芬奇精于在二维的画面中塑造出无限定的三维空间感,使绘画造型与客观实体在视觉上达到了真实的对应。而凡·高则善于在形体中注入想象因素与平面化意识,巧妙地避开自己对传统素描、色彩、构图、笔触等造型因素的不足,选择在能够发挥自己个体潜力的侧面发展,把形体限定在二维半空间内形成半立体式的视觉效果,使自己的个体灵性和个体才能得以充分的施展。毕加索却能够在观念作用下运用一切视觉原理,包括材料语言在内,对形体进行随意扭曲、夸张和变形的方式来表现形象。这些对艺术造型的不同塑造,都是源自于画家自身所具有的个体的独特因素的充分体现。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训练时,要立足于学生有可能发展的侧面,为学生提供—个发现和挖掘个体因素的机会,使其个体因素在目的性训练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自由的展示。
  人的个体因素虽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勤奋和培养。对美术教学训练中个体因素的尊重、挖掘和培养,反映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对形象的记忆、联系、选择与综合,使人以艺术的形式塑造形象和表达思想。简单地说,就是可以通过联想、变异和组合训练来达到培养和强化的目的。
  以人物课教学训练为例,首先,可以将人体的形状体积与几何形体结合起来。把头、眼看成圆球体,躯干看成长方体,四肢、手指看成圆柱体。同时,再把眼睛的圆球体和头的椭圆体联想成宇宙的星球、鸡蛋。四肢的圆柱体联想成树身、电杆。把躯干的长方体联想成火车、书柜等,并将人体的这些具体状态与周围环境或情节联系起来。如站立的状态,可以联想为等车、等人、站岗、执勤等;运动的状态,按照身体运动幅度的大小,可以联想为比赛、追赶、讲课来形成一种氛围,然后,离开写生对象再将这些形体进行移位、拆解和重组后用创作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样,就会激活人的个体因素中对形体造型的敏感力,从而使人的个体因素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锻炼与强化
  
  二、教学的方式因素
  
  教学的变化取决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因此,它必然是一个基于多元合一的前后连贯和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通过在个体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具体实践训练过程中达到实现教学训练的基本目的。
  
  1.横向式的教学
  横向式的教学是进行连贯性的基本训练,基本遵循着连贯渐进、承前启后、环环相扣的结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在美术教学训练中就需要确立连续性教学训练的程式,如侧重对美术史、艺术史、美学与美术技法理论连续不断的分析研究。在以实践为基本依托,以理论为拓展先导,美术理论始终贯穿于美术实践的进程中,对知识要点、知识难点、经验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解构。使学生对美术知识、美术能力和美术素质有一个循序渐进、整体广泛、始终连贯的充分认知和把握。
  
  2.纵向式的教学
  纵向式的教学基本遵循着连续不断、各个击破、逐层递进的结构方式进行训练,其主要的目的是立足于对美术知识和美术能力进行由浅至深、层层分解的深人性认识。它是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将整个教学切割成若干个小教学段,以划分知识区段和明确教学内容的方式分别进行教学。每个教学段都要有明确清晰的知识内容和各区段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以及所要研究与解决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各教学区段要有明确的知识主点,并以此集中精力,游刃有余地关注、研究和解决好学习段的知识主点。要暂时放弃或避开其他教学区段内将要研究与解决的知识主点。不可盲目跃段而急于求成。如A区段的知识主点是色彩的色相,那么,对划分在B区段的知识主点的色调,则可暂时避而不涉或者涉而不深。这样,就可能避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因所涉知识面太宽而形成面面俱到却面面不深,甚至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发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各区段的知识是与整体知识密不可分的一个局部,是整体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多元式的教学
  多元式教学泛指教学的宽度性。其主要的目的是对美术知识和美术能力进行多样性认识。它基本遵循着横贯相联、齐头并进的结构方式进行教学,是立足于知识的本体及其外延因素而进行的同步教学训练。它与横向式教学和纵向式教学不同的是教学不会形成既定的状态。这种教学训练,一般的状态是变态之中的常态,不断变化的状态是基本的、固定的。不变的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因此,这种灵活多变地守常求变、反复不懈地拓展延伸的教学状态,就是多元式教学训练的基本特点。它可以从对主体个性、形体造型的解构、工具材料的运用、图式构成的设计、画法程序的掌握、课程内容的安排、研究与训练的进度和表达方式方面而展开。
  首先,确立鲜明的主体个性。在美术教学训练中立足尊重人的独特感受与表现,对认识事物的独特角度和有价值的表达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自由发挥和保留主体个性的表达中体现艺术表现的一般规律和法则,尤其要突出艺术的本质特点和个体倾向的独特内容。具体应为:1.解构和延伸形体造型:造型艺术中的具象与抽象是两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研究抽象与具象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拓宽造型语言的表达空间和提高塑造形体的综合能力。因此,在主观审美意识上力争较大的自由与解脱,要立足对具象与抽象、超具象与超意象、符号造型与随意造型、绘画形与装饰形、平面形与立体形的结合与转换来解构和延伸,尽可能塑造出形式多样的视觉造型;2.图式构成的设计应当贯通:构图是美术形式的视觉平台,它传递着个体灵性和视觉造型的全部信息。因此,始终应当把油画作业基于创作形式来经营,做到画面和构图始终合一,写生图式与创作图式始终关联,使油画图式向新颖与多元的方向发展;3.画法程序的掌握应当灵活:在立足掌握绘画规律和遵循作画程序的基本框架内,尽可能将循规蹈矩与狂放不羁和墨守成规与不拘一格相互兼容,使画法程序灵活多样、妙趣横生。其次,课程内容的安排应当合理,研究与训练的进度应当对应。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围绕大纲,守变有度,使整体内容与阶段内容相对应,知识内容与兴趣情感相结合,长期研究与短期训练相互交叉,规则性训练与拓展性研究并举,如徒手写生、电脑写生和变化写生,包括变体画、记忆画等相互穿插。同时要适时增减和灵活填补知识内容,将美术的知识点延伸到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范围。
  最后,对美术工具的运用应进行适当的拓宽,使绘画工具材料广泛运用于绘画的表现。如在美术作业过程中,凡是能够借用的工具材料均可选用,包括彩色笔、油画棒、色粉笔、木版、油画布,以及实体材料、直尺、喷壶和滚筒在内的一切工具材料。
  总之,美术教学训练是一种兼技术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主观的努力,包括对知识的积累、优化和方法的更新,以及主观的宏观把握与具体的操作,也需要客观的基本准备。只有使美术教学训练中的各个环节因素相互联系着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才能达到对美术教学训练的基本拓展。
  (责任编辑李海燕)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