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试论信息时代之教育

作者:李小志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国民是否能掌握足够的信息技能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为此,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信息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纷纷提出了本国的信息化教育规划。信息时代也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一个如何使自己的现行教育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能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信息时代的教育广义地说就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这种“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是指学习者在信息社会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能利用信息工具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为了使学习者德智能全面发展,为了培养信息时代特别需要的“广泛能力”,现行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校的基础设施都需要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和建设,特别是现行的教育体制、方法等更是难以培养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支配资源、使用信息、掌握新技术、运用系统方法和与人合作”的广泛能力。其中的原因首先在于与培养广泛能力相联系的教学资源发展更新得太快,我们根本无法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它们进行加工和处理?鸦其二是广泛能力的核心是对问题的综合思考是非线性的组织信息和处理信息,这与我们熟悉的直线式的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不相适应的;其三是“支配资源、使用信息、掌握新技术、运用系统方法与人合作”的能力,只能通过学习者与教学信息、与各种新技术、与合作伙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反馈才能获得,而它是一种双向的、交互的、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其四是广泛能力培养所涉及的教学媒体已不再仅仅是我们教师所熟悉的媒体,它需要使用和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媒体。
  
  
  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信息时代教育的这种特点体现在终身持续学习目标的确定。研究表明,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大学里学习到的知识可以使用将近20年,而80年代以后知识的平均寿命已缩短到了13年左右。因此,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了。现在学校里教师的作用基本上是讲台上的“知识的传播者”,而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则更应该是学生身边的“向导和辅导员”,他们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帮助,学习者所需要的帮助不只是简单地传递和获得信息,而是把获得的信息转化为自己能够运用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就必需在信息时代开展广泛的信息素质教育,以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教育也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能自己管理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这种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必须从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开始,因为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而且能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适应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是信息教育在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得到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在职教育都离不开它,只有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教育,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因为在信息社会中,只具有专门的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社会变化速度快,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才水平的高低。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可以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信息社会,要求人必须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存储、处理的能力,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互的能力。
  同时,信息时代也要求教育本身必须信息化,因为社会的变化要求它的子系统也作出相应的变化,而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也必须变化,教育的这种变化就是教育本身要信息化,包括教育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信息化,要切实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成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成为一种充满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
  
  三、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人们所要承受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也越来越沉重,因此人们要适应在信息时代的这种沉重压力,就必须具备信息时代所要求的素质。这些素质除了要求我们具备“身体素质”、“品德素质”、“业务素质”外,还特别要求我们具备有“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运用系统方法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要培养信息时代的人具备这些必需要求具备的素质就要求我们理解这些素质的内涵,虽说“身体素质”、“品德素质”等是任何文明社会及成员都应具有的,但是在信息社会,它们的要求、内涵有了新的内容,而“支配资源的能力”等就是要求培养我们思维的创造性、决断性和讲究实效等。因为在信息社会里,我们对每个项目的完成,对每个事件的处理都需要创造性、决断性和讲究实效,三者缺一不可。没有创造性就只能沿着别人的思路去思考,没有创造性就只能按照别人的设计去生产,没有创造性就缺乏迎接信息社会里各种挑战的勇气,就不能走出自己的路,而我们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决断性和讲究实效也同样重要,因为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而且这些信息又都是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我们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尽可能迅速地进行选择、处理、加工和清除,这时的决断性和讲究实效就对我们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力的培养;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只有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