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学校教育与教师形象之关系研究

作者:周吉国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新课程改革,教师是个关键因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良好形象,这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一、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形象的要求
  
  一是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业务素质。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以下突破:一是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和兴趣;二是要求全部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所收获;三是课堂教学要有课程意识,要考虑教学的目标和过程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可见,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无论在知识结构上还是在教育理念上,都必须有一个新的提高和飞跃。
  二是教师应当是“做人的典范”,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和“如何生存”。因此,教师应有端正的道德品行、良好的生活作风、正确的处世原则。生存的前提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的前提是端正品行,提高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所以,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以及做什么样的人。教师如果没有“身正”之本,学生往往也难有“正身”之举。因此,教师必须以《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师德八条》等为依据,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是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广泛的爱好应该成为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对文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应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修养,并能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受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使其精神和情感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文化艺术修养,爱好文体活动的教师所带的学生往往活泼、开朗、富有朝气,治学严谨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往往处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由此可见,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影响之深、之大。素质教育不要求学生个个升学,但要求他们个个成才,而成才就必须有个性、有特长,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达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不能自甘平庸,要发展自己的良好个性。
  四是教师应有健康的身心和自己的个性。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是适应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前提。教育教学工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兼有,就更需要教师有健康的身心。教师的职业压力很大,因此应有承受各种挫折和压力的思想准备,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与理智的情绪。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个性得到完善、独立的发展。一个没有个性特色的教师,可能会造成学生精神上的贫乏和无知。教师的个性是教师各种素质的综合反映,它不仅包括教师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还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二、教师不良形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1.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所常用的基本方法,但不恰当的批评和表扬都能伤害学生,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一般来说,不恰当的批评,往往造成弃伤,即教师对那些品德差、成绩差的学生在放弃过程中造成的心理损伤。差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常人的情感,他们更想取得教师的欢心。只因为成绩差,教师则把他当成“包袱”想早日甩掉,或用“你真笨”、“朽木不可雕”、“天生的笨蛋”去讽刺、挖苦,或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是学习的料而逐出教室,或用罚站、罚抄书等方法而岐视冷淡他,使之渐渐失去上进的自信心。然而,不恰当的表扬,往往会造成溺伤,它与弃伤正好相反,即教师对所谓的好学生过度的偏爱而造成的。本来,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处理热爱与溺爱的关系,对优等生或某一方面讨自己欢心的学生,放任自流,一好代三好,有了不良行为不去纠正,反而用“护短”的方式去袒护他,导致这些学生骄、娇二气十足,虚荣心强,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沮丧之极,不思进取,导致所谓的差生以为教师不能一碗水端平,从而从心理上与教师产生隔阂,自暴自弃。
  2.过分的自我标榜
  “言传身教”是教育的原则,用自己的成长过程去教育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方法,但有些教师在学生面前,言过其实的自吹自擂,往往导致学生改变对其应有的看法,特别用抬高自己、贬低同事的方法后,或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你所贬低的教师可能是一些同学最尊崇的),或受一些学生不自觉的引为己用,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团结同志一道工作起了反作用。同时,也因此而失去了同事的帮助,孤立了自己。
  3.表里不一的作风与支差应付的教学态度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他往往是学生心目中的偶象,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对学生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然而,有些教师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了表里不一的作风,如学生考试时,要求学生严守考纪,考出真实成绩,而自己参加有关考试时,弄虚作假比学生更严重;班会上讲要有集体主义思想,全局观念,而当学校需要其牺牲局部利益时,却肝火大发,动我不得。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有良好的学风,而学生把作业交到其办公室后,却不能按时批改完毕,或不管对错一个“阅”字了事……这种作风,这种教学态度,给学生带来的只能是“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会跳神”。
  4.浅薄的知识水平与低能呆板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文凭无水平而又不思进取者,往往以其浅薄的知识水平和低能呆板的教学方法去混日子,打发时光。在平时的评教评学和听课过程中,常听到这样的反映,有些教师上课板书,专业术语也能一错再错,教科书里要求的示范训练,教师却示范不出,对学生提的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时或不懂装懂闹成笑话,或张冠李戴,搪塞学生,还美其名曰“课堂的机智”。这种做法,不但给学生以误导,影响学生终生,而且往往造成学生虚荣心理增强,学习成绩下降。
  5.衣冠不整的仪表和粗鲁的谈吐
  教师的仪表和谈吐是教师身份的象征,是教师这个职业道德规范所要求的,而在生活中,我们则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头发男不男、女不女。夏天穿着拖鞋、背心满校园转,甚至走到了讲台上。扣子扣不齐,长一片短一片,走路一摇三晃,随地吐痰,乱弃废物;女教师涂眉画眼,方言满口,遇到自己不满意的学生,更是哪句能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哪句,对学生进行人格、生理等方面的侮辱,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理和自尊心理。
  6.斤斤计较的狭窄心胸和有意无意的体罚
  我们的教师在理论上都懂得体罚学生是错误的,但是,由于有些教师自制力差,心胸狭窄,遇事得理不让人,一旦学生或顶撞了他,或没有按他的意思办,或违犯了纪律,他们便对学生施以体罚:如你没上早操,就让你在正午的火红太阳下补操;如你没有注意听讲,或让你站着听讲,或让你到教室外边去,或课下让你抄书若干遍;若你敢对其不恭,便以“我不教你了,你不能上我的课”,或“借刀杀人”,告给家长、学校让其整治等等。这些体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身体,而且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对学校、对教师的恐惧感。
  
  三、塑造教师完美形象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是要加强师德修养。培养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人的品格的提高与才智的增长都离不开学习,首先是要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其次,还要向社会学习,把道德规范要求转变为实际活动,从而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不是现成的,也不可能在一个早上或者一年半载中形成,而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逐渐磨练养成的。因此,我们在自我修养中还要重视反思,即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通过反思,发现长处,看到不足,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使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自我修养中不断形成、深化、完善,塑造“新的自我”。这样,当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违背师德要求,即使没有别人的指责的和舆论的压力,也能从良心上受到“指责”,纠正过失。
  二是要提高教学水平。要在教育实践中磨练自己,不断提高道德境界,勤勤恳恳对待工作和学习。教育实践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特别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应自觉地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以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力争在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三是要“慈母严父”般对待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都应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每个教师在严于律己的同时,要以高难度、高效率、高质量要求每个学生,使他们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吃。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青出于蓝”的实效,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时每个教师都能爱护、关心和信赖学生,师生之间要亲密无间,真诚相待,这样,学生就会更好地学习,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作风等方面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