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网络时代与我国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张 敏




  一、互联网的连接引发了西方思想、文化、政治、价值观等对我国青少年的强烈冲击
  
  网络文化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一种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它具有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能控率低、参与平等、服务个性化的特征,这是其他任何类型的传播文化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科技高速发达、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因特网涉足网络文化,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时尚。自从我国1994年4月第一次与因特网实现全功能连接后,互联网用户在飞速增加,而学校是互联网建设和利用的前沿。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表明:85.98%的网民年龄在18-35岁之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年龄向低龄化、高龄化延伸。目前,因特网的主导国家是美国,网上运行的信息大多隐含美国式的意识形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和经济优势,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一切便利到处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在网上推行新的政治、文化的“殖民扩张”政策。西方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在网上广泛传播,各种种族主义、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想、民族歧视等宣传在网上畅通无阻。这些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将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我国青少年将被西方意识形态所包围。
  其次,伴随各国报刊、杂志的纷纷上网,各种社会思潮在网上激烈交锋。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肆意散布黄色的、庸俗的、不健康的信息,赤裸裸的语言、图像也会在网上不断出现,造成严重的信息污染。网络创造的“虚拟世界”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角色实践场所,使他们在网上不受约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我,自由展示现实生活中没有显露出来的个性,满足体会和尝试各种角色的精神需求。生动有趣并带有刺激性的游戏容易使上网者心理失衡,混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这正好给了一些居心叵测之徒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青少年的单纯、善良,骗取他们的信赖,以“网友”的身份来关心和同情他们而导致其离家出走,甚至出演家破人亡的悲剧。这些都对他们的情感、心理健康和人际活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和心理发展形成巨大冲击,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强化学校育人功能,牢固精神屏障,积极探索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影响人成长的因素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学校教育无疑是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力量,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创新精神、意志品质、环境意识等一系列素质的培养,为此,必须加固学校教育这一阵地防线,长期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觉抵制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保持自己的优势,突出学校教育的德育功能。
  1.引导青少年剖析和正确认识西方思想、文化、政治、价值观的本质
  网络空间使信息的传播出现超地域特征,青少年可以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信息,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传递和良莠共存的全息景观,超出了课堂上所渗透的信息,使受教育者感到疑惑甚至混乱。对于出现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不能简单地肯定、否定,要进行客观评价。就目前而言,不论在经济发展、政治影响还是信息技术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都处在弱势不利地位。从某种程度上,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全球化。西方敌对势力正利用它们在各方面的优势,竭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尤其是美国,利用其优势条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一系列的“西化”和“分化”政策,其目的最终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腐朽思想,在我国不断的泛滥传播。尤其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内部代号为《十条诫令》的第一条“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以及第三条“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的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这些言辞充分暴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我们要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西方社会的罪恶本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充分利用民族传统和优秀文化的熏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每个民族都有其文化身份,文化身份由其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一系列区别于他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构成。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世界走向和平与美好的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西方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它在迅速有效地同化着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要防止网络时代消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同时鼓励、引导青少年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时代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教育和学习,让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保卫祖国、抵御外来侵略(尤其是意识形态的侵略)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自觉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树立他们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要课题;热爱祖国和热国中国共产党是统一的;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才能超越民族主义的狭隘界限,对内主张民族平等、团结、共同进步,对外实行国际主义。这样才能使他们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起公民意识,自觉履行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3.培养青少年学生在网上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单靠课堂教育的引导和教诲,学生能否进行自我教育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途径,也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必备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如此。在德育进程中,教育者要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热点问题,如:“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殖民的背后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或讨论,并自己主持完成该问题网上的讨论和分析,最终弄清楚自己面临的危险是什么,认识到“网络虽无国界,但上网者有国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国界”这一道理,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形成能力,养成习惯,进一步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要有创新
  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社会生活多样化及求职择业的激烈竞争的情况,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公德意识也是人才成长的必备素质。首先,在内容上除了传统教育中的德育内容外,还要强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其次,要加强政治课教学改革,突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政治课教师要强化育人意识,要不断地进行形势教育,要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中重大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以及青少年关注的问题,注重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形势。再次,学校还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代的到来,生活节奏的加快,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交际,心理问题也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个凸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危机着素质教育,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说要教育引导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保持一种平淡的心态,在人情冷漠时拥有一颗宽容的心,顺境中不忘乎所以,逆境中不妄自菲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耐冲击力。
  5.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学校应把握互联网发展的机遇,牢牢掌握舆论导向的控制权,把互联网建成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型载体。同时,依托互联网在校园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根据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体现不同特点和层次性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总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这一冲击和挑战,各级各类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肩负的重任,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利用网络特点,变挑战为机遇,积极探索和推进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邦维.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爱国主义教育.重庆师院学报(哲科版),2001(3).
  [2]杜勇敏,陈永勤.网络信息时代对德育教育教学的反省.贵阳师专学报(社科版),2001(1).
  [3]颜景虎.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探析.济宁师专学报.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