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试论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构建途径
作者:汪玮琳
对于奥林匹克主义,有着狭义、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奥林匹克主义指奥林匹克哲学指导思想,即作为奥林匹克哲学原则的奥林匹克主义。广义的奥林匹克主义则是指整个奥林匹克文化体系,包括奥林匹克思想理论体系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结合和统一。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一,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是一种人生哲学、生活哲学;其二,主张以体育运动为载体,通过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进行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和完善的人;其三,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使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因此,它的对象不只是那些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还包括人民大众。它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目的是将竞技体育运动置于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以期建成一个和平的、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如果仅从体育运动的角度,奥林匹克主义的重点在于:以公平竞争为前提,在激烈的竞争中,竭尽全力拼搏奋斗,极大地发挥人的体能、技能知识、智慧,以促进身体、心理和思想品德的和谐而又全面的发展,以推动人类的和平、友好、进步事业。奥林匹克主义的含义有着深远的外延:(1)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意志、精神的和谐发展,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的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和运动;(2)不是单纯就体育论体育而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把体育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体育运动的社会学校对青年进行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世界性的社会活动;是一个改造、完善人类和社会的世界性的宏伟计划,它依靠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来改造人,实现社会的理想变革;(3)强调、提倡、宣扬在参与和奋斗中追求乐趣这样一种豁达的幸福观及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4)强调榜样的教育作用而不是一味的说教,是用实例、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青年向正确的、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尊重基本的公德原则,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社会。
二、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意义
以往的应试教育和学校德育的重政治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轻理想、信念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倾向,以及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当代某些学生的人格品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表现在:(1)心理承受能力低,自我调控能力差,缺乏意志的磨砺,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坚定信念,一旦遇到挫折,就消极颓废,一撅不振,否定自己,否定他人,否定社会,甚至走入极端。(2)价值判断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和强调自我,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表现出较低的精神境界和情操,造成内心冲突的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3)价值选择急功近利,缺乏精神追求,缺乏社会责任感。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个体价值的实现受到认可和鼓励,但“自利”的动机也随之悄然滋长。为数不少的学生过多地关心自己的物质需求(即低层次需求),并以寻求以自身利益的极大值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而在学业上,他们仅仅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吸收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忽视全面素质与基础知识的训练,忽视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抛弃理想人格的追求。学生这种低层次需求的确立,使他们过于关心实现生存目标的手段,从而淡化了人生目的和生命的意义,削弱了人格力量。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奥林匹克运动将身体、意志和精神三者的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这种综合教育途径,使人们找到了克服上述弊端、加强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法宝。所以,奥林匹克人格教育对培养当代学生符合时代特征的、高尚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三、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构建
1.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及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没有自我意识,便没有人格。自我意识的教育首先是通过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将身体、意志和精神三者的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这种奥林匹克运动综合教育途径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人贵有自知自明,学生只有做到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才能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2.智能教育
智慧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就是人格优化的过程,现实中,不少人人格的缺陷是源于知识的贫乏。比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容易使人自信、坚定、理智、礼貌。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智能教育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开发学生的能力,从内容上要做到文理渗透,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
3.个性倾向性方面的教育
个性倾向性方面的教育就是通过奥林匹克教育刺激学生的需要动机系统,引导学生形成多层次的人生需求,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具有朝气蓬勃、不屈不挠、独立创新的精神和不懈的人生追求。
4.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教育
在个性心理特征中,性格具有社会评价意义,是一个人德性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完美人格的构成要素,而且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所以,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核心是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并力求使社会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内化为个体的道德需求、道德信念,落实为道德行为,通过奥林匹克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高尚人格的塑造创造条件。
四、奥林匹克人格教育的途径
1.创设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家庭虽然对学生的人格形成起着作用,但比较起来,学校与社会的影响尤为重要。以学校来说,良好的校风校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党团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开展,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有效方式,因为这一系列条件,既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又能成为良好的学习模仿的目标,还可以及时得到内部强化和外部强化,使良好的人格特质得以巩固发展,也使不良的人格特质得以预防和矫正。
2.教师的人格影响
智慧要用智慧来培养,人格要靠人格来熏陶。教师是学生的效标。学生向教师学两个境界,一是做人的境界,做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结晶。另一个是做学问的境界,学问的力量并不只在于学问本身,它还渗透着人格力量。对教学业务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呕心沥血的敬业精神,炉火纯青的学问境界,会油然而生发出一种由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揉合而成的人格力量。学生长期迎受这股熏风的吹拂,良好的人格品质就会潜滋暗长,所以教师要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首先自己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3.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必须统一认识,转变教育理念,重新修正培养目标,由过去过分注重“强身健体”,向“使受教育者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转变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引入课堂。进行系统教育,这必将有助于把当代学生培养成具备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质、崇高的精神等基本素质的现代人。
4.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编入教材、进入课堂
我国于1979年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对奥林匹克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教材更新基本规律,以及我国北京已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形势要求,当前尽快在学校体育理论教材中增加奥林匹克知识的介绍,尤其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的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
5.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学习和研讨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学校中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了许多掌握较全面奥林匹克知识的传播者,他们是当前在我国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目前的学校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参加工作的绝大多数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奥林匹克理论学习,他们可能更多地将视野集中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体系当中(如奥运会具体项目的比赛),而对具有丰富内涵的奥林匹克主义的思想体系无法深刻领会和全面理解,这样客观上就给教师在开展奥林匹克主义的系统教育时造成困难。因此,组织学校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对奥林匹克主义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经常的学习和研讨,为学校对奥林匹克主义的系统教育提供专业上的准备,这对于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6.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传媒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奥林匹克知识体系融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与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紧密相连,涉及众多人文主义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接触点,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因此,应充分地利用校园文化传播媒介,如广播、有线电视、电脑网络、报刊、宣传栏、知识讲座、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主义的系统教育,配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办法,必将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7.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
人有一定高度发展的自我调节系统,一切客观的环境影响和教育都要通过主观的自我调节起作用。所以良好人格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依靠学生自身的修养。因此,学生要配合学校教育,制定一个自我修养计划并坚持不懈的实施,使人格不断达到成热和完善。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