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及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吴 杰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采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拓展训练并非简单的体育加娱乐,其实质也是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模式,它是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这与体育教学的实质没有什么区别,也可以说拓展训练其实就是体育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和延伸,这符合教育部对学校体育课程大纲的要求,并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是一个将多学科与体育结合进行教育的新尝试,也是教育面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
  
  一、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
  
  1.拓展训练的目的和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相一致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因此,拓展训练对于实现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两者的目的是相一致的。
  2.拓展训练运用的原理和途径也与学校体育教学有很多相同点
  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都是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拓展训练设计特定的场景来让学员通过活动发现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得到一种体验,这种方式与体育教学中的模仿练习和教学比赛很相似;另外,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都采用对身心的不断刺激来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在这一点上两者也是相同的。
  3.拓展训练的培训手段和方法与学校体育教学相同
  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不断重复练习的行为,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而拓展训练则是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从学员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现入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并通过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形成新的品质。
  4.拓展训练与体育的关系紧密
  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训练项目主要由水上、野外、场地等科目构成,包括单纯体能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它把原来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拓展训练丰富和完善了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是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拓展,是一个将多学科与体育结合进行教育的新尝试,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课堂。
  
  二、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模式
  
  1.拓展训练课程的目标
  拓展训练课程目标:个人课程目标是通过个人项目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团队项目培养学生对群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团队项目拓展课程目标是增进学生对团队力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感受沟通、合作、激励、融洽人际关系以及遵从团体规范的重要性;领导力拓展课程目标是旨在让学生锻炼和体验领导团队协同作战,提高学生领导和协调事务的能力。
  2.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设计原则
  (1)要有针对性。学校的学生与已经在社会上工作多年的人不同,他们还不能一下适应拓展训练的精神强度,所以应该分析当代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内容移植进来。拓展训练要根据训练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性格、社会活动经验、个人能力,编排不同的个人挑战课程和团队协作课程。
  (2)要有共同性。拓展训练设置的课程项目应达到全体受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
  (3)个人项目与团队项目相结合。拓展训练的培训项目应是对每个人团队精神和个人意志的考验,项目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有机融合,不要偏重某一方面。
  (4)专业的互补性与结合性。不同学科的学生因专业性质的差异,无形中形成他们素质的差异。拓展训练中的基本项目都适合于不同学科的学生,但综合能力训练项目的针对性较强,主要培养领导、协调、组织等管理能力,而有些学科专业的学生特别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因此项目设计中应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环境分析,力求通过拓展训练,达到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专业学生能力的补充及加深。
  3.拓展训练课程的内容
  (1)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以及增强团队精神。
  (2)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
  4.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组织
  (1)教学组织。拓展训练带有军事化性质,学生进入拓展训练基地,就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气氛。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社会活动能力合理搭配编成训练小组,举行宣誓仪式,对拓展训练的意义进行宣讲,并引导学生讨论。每个项目训练前讲清实施的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每个项目训练结束后及时进行讨论,加深巩固训练的效应。
  (2)心理分析。拓展训练的主要结果不是体能,而是精神。对项目的设置改进、学生训练效果的评判都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分析。心理分析包括训练前心理调查分析、训练中心理分析处理、训练后的心理分析总结。训练前心理调查分析的目的是对照训练后心理变化的评判依据,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引导训练;训练中心理调查分析可随时调整训练项目,并引导学生调整心理,正确参与拓展训练;训练后心理调查分析可判别训练项目设置的合理性以及了解学生通过拓展训练产生的效应。
  (3)评价标准与方式。拓展训练只是培养素质的一种模式,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有一个明确的评分标准,它强调通过训练发生的素质变化,使学生能更客观、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情绪倾向、认识和行动风格及其变化,从而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而不是通过具体的成绩判定优劣。拓展训练的学生评判方式可采用证书方式,而不用成绩单,证书主要记载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项目、经历和客观表现,一般不作主观评价。
  (4)安全管理。拓展项目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拓展训练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必要的安全保护器材不能缺少;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其危险因素;训练实施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并对学生讲清安全注意事项;训练中严格监督和管理。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为适应社会变化,提高综合素质而进行的全新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将拓展训练引入到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是必要和可行的。拓展训练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拓展训练是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潮流中的一项新举措,是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延续。
  第二,学校在进行拓展训练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条件,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与项目设计,严格教学组织管理,以保证拓展训练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教学效果。
  第三,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拓展训练基地,设置拓展训练课程,使学生都能得到培训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价值;而条件还不成熟的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拓展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巧妙地设置一些情景,使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改进当前体育教学单一、枯燥的组织形式,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有魅力。
  
  参考文献
  [1] 周辉全.培训新方式——拓展训练.中国人才,2003(1).
  [2] 于振峰等.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9).
  [3] 王学志等.浅析体育课结构的设计.教学与管理,2003(2).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