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数学新课程实验中班额大小对教师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汪红烨 朱德全
合理的班额是办学条件标准的必要构成因素,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水平的必要条件。目前一些相关研究认为,班额过大严重影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的调查研究认为城镇中学85%以上初中一年级在65人以上,部分有80多人,少数90多人,90%左右中心小学校的班额数在70人以上,教师难以兼顾学生特长的发挥,媒体、设备无法使用,而教师用于批改作业的时间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的时间少。班额较大,班级人数太多,不宜组织小组活动。为了研究新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增强新课程的调适性,班额问题应成为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2005年9、10月对四川省、重庆市的义务教育阶段的65所小学和25所中学的891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小学教师558,中学教师333;农村教师327、城市教师564;男教师327、女教师564。
2.研究材料。自编的五级量表问卷《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适应性问卷》,问卷包括教材的可教性、评价的导向性、培训的接受性、管理的信服性、对象的互动性五个方面。此问卷的编制采用“特尔斐法”即专家反馈法,保证了此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3.研究过程。广泛查阅资料并对部分中小学数学教师、校长、专家进行访谈,编拟五级量表问卷,培训主试,深入中小学进行调查,对抽样学校的数学教师通过组织教研组的活动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率90%。
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有几个维度都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如城乡、学段、班额等,本文以班额大小作为研究的维度加以比较分析,因此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实验过程中的适应性研究的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表中的数据信息表明,(1)数学教师对新课标在实验阶段中的适应性总的来说呈现出中上水平。(2)数学教师对新课标在实验阶段中的适应性在四个班额不同维度上的比较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并且在培训的接受性、管理的信服性的维度上也呈现出显著差异。(3)选择小班教学的教师是48人,占5.4%,中班教学的教师是352人,占39.5%,大班教学的教师是405人,占45%,加大班教学的教师是90人,占11.1%。教师教授的班额数都较大,主要集中在40~70人的班额进行教学,占84.5%。(4)班额也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突出问题。
四、讨论
1.教材的可教性
教材的可教性是教师对新教材教什么、如何教、教的怎么样,对照新课标进行的自我评价。首先,有较高的教材可教性,表现为:(1)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方向感;(2)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创造、开发、选择、组织,有自主感、有胜任感;(3)对教学流程的活动能够较好地去引导、操作和控制,有流程感、策略感、技术感;(4)对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充满自信、有促进、提升作用,并有成就感、幸福感。其次,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解、接受,是以形成新的清晰的理念为前提的,对数学新课标的实施有高度的确信,对课程改革的参与、胜任有积极的判断、感受,是对新理念能与实践活动高度结合的认同。
从表中数据分析,(1)数学教师教材可教性的适应性在四个班额不同维度上的比较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2)对教材可教性的12个题项进行事后比较检验,主要有3个题项,加大班与小班、中班、大班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如“新课标的适度不确定性为课程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弹性’”、“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游戏中玩数学,在情境中问数学,在实践中做数学,是可以做到的。”说明在对新课标的实际操作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班额人数影响教师对教材的可教性。(3)教材可教性的四个班额的平均等级分值,最好的是小班,而较差的是大班、最差的是加大班,小班额的教师在教材可教性的适应性优于大班、加大班额的教师。这些说明班额数太多会影响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的适应性。
2.评价的导向性
评价的导向性是新课标下,教师对课程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是对评价的观念、对象、功能、方式的自我评价,包括对课程理念合理性、课程编制科学性、课程实施迫切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过程,是课改中的信息反馈与质量监督系统。首先,评价的导向性表现出教师对新课标的具体理解和实际操作,认可新课标对实现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对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发、监控起导向作用。其次,较高的评价导向性可表现为:能充分认识评价对教学的反馈、调节和导向作用;能够多样化运用评价方式;能够组织多元化的主体参与评价;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待学生的发展;能用不确定性、发展性来重视对学生过程的评价;能够对评价过程有效操作、调控,实现评价的开放、民主;能够充分理解数学课程的弹性和多样化。
从表中数据分析,(1)数学教师评价导向性的适应性在四个班额不同维度上的比较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2)对评价导向性包括的9个题项进行事后比较检验,有2个题的加大班与小班、中班、大班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如“数学教师主要评价学生能否回答课堂教学提问,是否解决书本练习题,是否到达课堂教学目标为测验目标,进行选拔、管理”,说明在理念和评价的操作上有些差异性,该题项小班额教师的分值高于大班额的。(3)评价导向性的四个班额的平均等级分值,最好的是小班,而较差的是大班、加大班,小班额教师在评价导向性的适应性优于大班、加大班额的教师。总之这些说明班额数会影响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的适应性。
五、结论
1.数学课程标准的适应性可以通过教材的可教性、评价的导向性、培训的接受性、管理的信服性、对象的互动性五个方面较为完整和全面的研究。
2.班级人数的不同,非常显著地影响了教师对新课标在实验阶段的适应性,其中非常显著地影响教师对培训的适应性、管理的信服性。班级人数多影响了教师对新课标的接受,及教师实施新课标的积极性,最终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增强新课程实施的生存性和发展性,要增加教育投入,增加教师,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减少班级学生的人数,否则新课标实验会影响新课程实施,使实验的进程受到影响,使实验有不同的结果。调整班额数或规定班额数,重视师生比,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重视教育过程的公平,积极创造条件,倡导小班化教学。
4.避免教师和学生在人数拥挤的教室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应该为教师新课程的改革和实践创造和谐、愉快、民主、开放、多样、丰富的空间,创建有利于促进新课程实施的客观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影响教师适应新课程的主观感受和行为倾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