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与策略

作者:古 洁




  在古希腊奥林波斯山上的特耳菲神殿石碑上有句忠告:“人,认识你自己。”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之重要。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教学反思”所必需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的教学观念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由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向重能力的探究性教学转变、由重认知的单一性教学向重体验的多元性教学转变、由重决定的机械性教学向重互动的交往性教学转变。新的教学观念促使我们在学习新观念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提高自己的教学。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
  
  二、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政治教师为什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呢?
  1.新课程的呼唤
  思考产生变革,变革带来发展。新课程呼唤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和升华,才可生成强大的理性力量,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社会学理论的启示
  美国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派别,即“常人方法学”。其创设人加芬尔研究发现传统的社会学家经常对日常的社会生活视而不见,而专注于理论的构想之中,使得社会理论远离甚至背离了社会实践。对照“常人方法学”的思想,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思考我们是否也存在教育理论与日常教学行为“两张皮”的现象。这“两张皮”,一种表现是教育理论仍只停留在一些政治教师的口头和书面上,却没有对实际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进,“只有心动没有行动”,导致在新课改中出现“穿着新鞋走老路”现象。另一种表现则是教师对课程基本理念了解了,也去实践了,但是“行动不等于到位”。如果我们不对置于教育理论指引之下的日常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反思,行动也会出现偏差,思想也会出现新的困惑和迷茫。可见,“常人方法学”要求我们应该把日常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真正得以统一,消除“两张皮”现象。
  3.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使教师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能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解释和决策。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
  4.政治课改实践的要求
  新课改实施以来,政治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中,“旧”的消亡出现阵痛,“新”的孕育与产生是否有被“旧”的习惯吞噬的危险?面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政治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来帮助自己,在不断的交流、比较、碰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三、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新课程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师生合作探究决定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这些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发展者和创造者。如果不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是绝难胜任的。
  鉴于此,中小学教师要学会反思,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使自己处于“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
  许多教师不是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课程改革,而是以一种被动的心态面对它,这样,就永远也学不会反思。
  2.为解决怀疑、消除困惑而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1)在读书中警醒自我。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用新理念置换旧观念的痛苦的改造过程。书读多了,认识自然会提高,实践也就有了方向、信心和力量。
  (2)在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只有跟自己过不去、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的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3)在观摩学习及与同事交往中提高自我。应积极主动地与同事密切合作,坦诚交流,取长补短,创建一个富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教研“共同体”,随时随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发展自我。教师应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将其看作是自己准确了解自身优势、不足和进步情况的大好机会,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创造力。
  3.反思需要良好的道德和坚强的意志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承受各种压力和负担,要付出智慧和精力,要学习和掌握许多新的理念,要抛弃许多旧的东西,甚至是那些多年积累的已经驾轻就熟的经验。但是,要认识到课程改革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潮流,因此,不管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要有良好的道德和坚定的意志,要有必胜的信心,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四、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
  
  1.以问题讨论为主线,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
  日常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成功的教学感悟,巧妙的教学设计,点滴的鲜活细节,也可以是问题的开始。
  2.同行的帮助与合作
  与同事合作,即时交流,相互指导十分重要也很有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问题,同事之间通过各抒己见,共同探究,能寻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政治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课题研究等来相互合作反思。
  3.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即为教学后记,怎样写教学后记呢?
  (1)记成功做法,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记失败之处,以便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弥补,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3)记教学灵感。
  (4)记学生问题,便于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5)记学生见解,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6)记再教设计,可以扬长避短,使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写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以记促思,长期积累,必有所获。
  4.做案例分析
  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教学现象,及时收集,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反复的分析与研究,并揭示其内在规律,也是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
  5.观摩他人教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王小棉.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研究,2003(8).
  [5] 陆新全.教学反思与教师的自主发展.上海教师(卷八).
  [6]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7] 申继亮,姚计海.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
  [8] 思想政治教学新理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