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关联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吴 缨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外语教学重心逐渐由语言知识向语用知识转移,众多专家学者把语言理论运用到语言教学之中,协助人们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从认知语用角度找到一套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联理论因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为英语阅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一、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外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形式的功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同样也陷入这一境地。传统的观点认为阅读就是一种简单机械的解码过程。人们在将书面文字符号转换成语言信息时,最先着眼于符号。阅读过程从语言的较小单位开始,从字母,单词,句子一直到更大的语言单位,加以辩认。阅读主要依赖于书面文字提供的实际材料,以文章本身为主。基于这一观点,在阅读教学时,教师采用传统的精读课教学方法这一现象非常普遍。课堂上,教师是中心,重点放在语言细节上,对文章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解释、说明。阅读教学速度慢,花费时间较长。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往往只是翻字典,对孤立陌生的新词加上注释,而不是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意。虽然词汇和语法是阅读理解必备的语言知识,但仅靠二者是不能进行有效阅读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偏重书面文字符号提供的信息,而忽略了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推理认知能力。另外,这种教学法注重细节,忽视整体,从而阻碍语义内容的理解。
  
  二、关联理论及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一种与交际、认知有关的语用理论。它认为语言交际也是一种认知过程,即人们是通过相关的知识来推导进一步的信息,从而理解话语,认识世界。关联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提出了两个具有独创性的见解:①对话语的理解是将其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的过程,是将话语信息与在此基础上建构的相关语境相互作用的结果;②关联理论不仅提出了关联原则,即特定语境的选择是通过寻找关联来实现的,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的概念。在正常的交际中,受话者总是追求和遵循着最佳关联的标准,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适当的投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研究话语的认知和会话含意。关联理论没有准则,也没有说话人要遵守的规则。它只描述了人们对每个话语的认知过程;话语本身和语境具有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使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作出合理的推论,从而对话语作出正确的反应。寻求关联是正确认知的基础。
  任何说话人的意义都有明说和暗含两个方面。语言交际双方不但要求了解对方的明说,更要互明对方的暗含。例如:
  A:Would you like to see a film with he tonight?
  B:I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从这一例子,我们可以看到B的回答是间接的。A在B这样明说的基础上获得下面的语境假设和暗含意义。
  (1)It takes time to do a lot of work.
  (2)Seeing a film also takes time.
  这样经过假设和暗含前提推理,可得出暗含结论:B will not go to see a film tonight.
  交际过程包括明示——推理两个方面。从交际者(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所谓“明示”就是示意,明白无误地示意。交际时,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出自己的意图。而从交际对象(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又是一种推理的过程,指听话人从说话人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意图。又如:
  A: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Australia?
  B:I have been in Australia for a long time.
  B的明示话语给A提供了一个推理的认知环境。使A获得B曾经在澳大利亚呆过一段时间这个语境信息。A再从自己的认知环境中得知人应当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这个语境假设。于是就以这两项假设为前提进行逻辑演泽推理,即从B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分析其暗含前提,推断出B的暗含意图,最终获得B了解澳大利亚的一些状况这个语境效果。
  按照Sperber和Wilson的观点,在明示——推理过程中,话语的语言意义是新信息,受话者认知语境中的所有相关信息是旧信息。人们对话语进行推理的过程是将新信息进行融合,即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推导出会话含意的过程。Sperber和Wilson还认为,所有的推理,甚至包括各种各样的猜测而形成的前提,都是有理有据地演绎过来。推理依据就是一些语境假设。思辩、推理过程实际上是在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按照关联原则寻找一种最佳关联。在正常的交际中,受话者总是追求和遵循着最佳关联的目标,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要达到此目标,就要选择最佳相关的语境,以期对信息进行最优化的处理。最佳的关联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如果话语信息和语境假设之间欠缺一分关联,思辩、推理方面就得多一分努力;而在思辩、推理方面越是无须付太多的努力,则表明话语信息同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性越强。
  关联理论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交际,提出了语用理解是在语言意义与相关语境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推理的观点,这符合人类认知的特点。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它是一项必须经过从语言表层信息推知信息产生者深层意图的认知心理过程。
  
  三、关联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阅读不是简单、被动的字符释义和字符解码过程。阅读材料可能包含明说与暗含两个方面的信息。在关联理论看来,暗含就是语境暗示,是说话人意义的间接表达,它往往在明说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获得。例如,以下这段文字来自J.Austin 的Pride and Prejudice
  “How good it was in you, my dear Mr. Bennet! But I knew I should persuade you at last. I was sure you loved our girls too well to neglect such an acquaintance. Well, how pleased I am! and it is such a good joke, too, that you should have gone this morning, and never said a word about it till now.”
  “Now, Kitty, you may cough as much as you chuse,” said Mr. Bennet; and, as he spoke, he left the room, fatigued with the raptures of his wife.
  Benet先生用带着讽刺的口吻说最后一句话。因为Benet先生头一天断然拒绝拜访“有钱的单身汉”Bingley先生,但第二天他又去了,他太太对此毫不知情。晚上Benet先生不断提到Bingley时,使得她太太很恼火,甚至拿女儿Kitty出气,连无法控制的生理现象——咳嗽都横加指责。但当Benet先生告之他已经去过了Bingley家时,Benet太太即刻转阴为晴,欣喜若狂。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讽刺Benet太太的神经兮兮,喜怒无常。只是他没有将这一意图直接展露出来。阅读文章的读者会在作者的明说基础上获得这样的语境假设和暗含前提。咳嗽是一种生理现象。通常人们不会特意去控制和夸大这种生理现象。这样通过语境暗示的推理,最终会导出暗含结论:Benet太太喜怒无常。
  阅读理解就是一个从明示信息推导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寻找确定关联为依据。无论是信息意图传递还是交际意图的理解与破译,以及传递信息是采取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都是以关联原则为引导的。信息的接受者正是以关联原则结合明示信息对信息发出者的意图进行推理。语言交际发生时尽管可能牵涉到许多信息,而且所有牵涉到的信息都值得重视,但信息接受者通常只注意相关的信息。例如,下面的一个句子是明白无误的,但处在不同的语境假设下,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It's getting dark.
  读者可能作出这样的语境假设:天黑了,母亲催促孩子快回家;也可能做出另一语境假设:丈夫肚子饿了,让妻子把晚餐做好;还可能做出假设:天黑了,阳台上的衣物该收进来了等等。读者从明示信息中究竟应该得出哪个暗含结论?读者只能把明示语句信息与具体的语境假设结合起来,从两者的最佳关联中寻求答案。最佳关联选取得当,就会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有了语境的效果,就能取得理解的成功。
  
  四、对阅读理解教学的启示
  
  以上分析表明,读者是依据认知原则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积极思维和推理。阅读理解不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认知模式给我们的阅读理解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一定要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应重在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的指导性关联信息,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和推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其次,对学生来说,阅读要善于动脑筋,积极思考,善于作推论,寻求理解的线索,把握有效的信息,从而对此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和创造。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