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学校体育中“荣辱观”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者:赵爱民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对引导全社会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我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准绳。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实质
  
  荣辱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一个社会对特定思想行为的价值取向。荣与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对人们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它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评价手段,其核心和灵魂是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涵盖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八荣八耻”荣辱观从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以平实的语言,概括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价值标准、原则、规范和行为准则,鲜明地告诉人们,在社会主义社会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
  
  二、学校体育是贯彻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核心和灵魂是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课是以“技艺性”为主要特征的实践课程,同时兼备“科学性”、“人文性”与“情意性”。倡导体育的“人文性”,不仅要使人的身体发展注入人文精神,而且更要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另外,体育已成为现代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广大青少年更是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最活跃的群体。在体育场上,活动空间大、流动性强、节奏变化快,实践过程中角色扮演多样、人际关系密切、情感体验丰富,除了认知过程的发展外,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是其他任何理论课程无法比拟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把握有利时机,寓“荣辱观”教育于体育课堂教学与竞赛活动中。
  1.有助于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容易形成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这个“课堂社会”里,个人之间、集体之间发生着频繁而激烈的思想与行为上的交锋,使参加者会经常碰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例如,当对方犯规时所表现出的是大方宽容,还是斤斤计较伺机予以报复;在集体项目比赛中是互相配合还是个人单打独斗;在失败或暂时落后时是相互鼓励还是互相埋怨等,通过这些现象,能反映出学生个体的精神境界与处世态度。若经受住了这些锻炼与考验,便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各种场合下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灵活应变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2.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现代的青少年是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多是独生子女,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尤其是一些家长忽略了对学生内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成了应试机器,其他的各种需要被压抑到最低点。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的是人格塑造的缺陷与心理适应能力的欠缺,致使一部分青少年出现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等不良品性,出现怕苦、怕累等懒惰情绪甚至内心障碍。而体育课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从事身体练习,这就必然使身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从而出现疲劳、疼痛、酸胀等生理现象和惧怕、失败感等心理现象。如在长跑比赛或活动中出现“极点”时,是注意自我调整、咬咬牙坚持下去还是就此中途退下;在成功体验或胜利面前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还是谦虚礼让;在失败或挫折面前是满腹怨气、气馁退却,还是奋发努力。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这些有利时机,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找准实施教育的突破口,鼓励他们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是挫折,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这些考验。
  3.能够使学生认识自我和正视现实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践性,决定了体育活动大部分时间在户外进行,这就不可避免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如场地、器材、天气、观众、对手等。面对这一切因素的不断变化,就要求运动参与者能有效地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其保持良好的接触,并对周围的事物与现实状况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与评价。由于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显露性和优胜劣汰的特点,所以能充分显示出运动参与者的自我表现。
  4.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体育活动大多是以游戏或竞赛形式出现,并要分出胜负,而参与者的代表身份,导致胜负往往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得失和利益,而且涉及到同伴、小组、班级、学校等集体,甚至是国家的荣誉,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国心。比赛过程的层层选拔和淘汰,面对越来越强的对手,只有不断超越自我和战胜对手,才能技压群芳,胜人一筹。因而,可以增强学生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活生生的比赛经历会使广大学生深深懂得,教练员的精心指导、队员们的密切配合、后勤人员的辛勤劳动以及广大观众的热情鼓励是胜利的保证,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组织管理、严格的竞赛规则和裁判员公正无私的执法,可以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美德。另外,体育竞赛的特点提醒人们,任何“不劳而获”只能是空想,只有经过平时不懈的、艰苦的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不管是学校体育或是其他体育活动,任何参与者只要投入进去,就必然会受到上述意志和精神的熏陶,经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必然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精神。
  总之,通过学校体育的开展,能够使广大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快。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建立起对自我、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在传统体育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三、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环境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启迪学生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而体育教师无疑也担负着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重任。然而,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可以说良莠不齐,尤其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小学,一些地区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学校体育不受重视,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从而使一部分教师丧失了职业道德。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体育教师迫切需要用“八荣八耻”荣辱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体育工作的管理,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应有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的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自觉践行“八荣八耻”,树立远大的理想,认真履行体育教师职责,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于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体育学刊,2004(1).
  [3] 甄志平,韦启旺.新时期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现代化与人文性的变革.体育学刊,2004(1).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