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体育教学中拓展理念的引入与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王志意




  拓展训练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训练模式,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法。它利用户外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员通过积极参与、勇于尝试、自立互助、分享体验的经历,达到磨练意志、挖掘潜能、完善心理、熔炼团队的目的,它像一个高压锅,让人在特定环境中迸发出激情。拓展训练重视项目设计,遵循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而进行设定,可以使受训学员认识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像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校培养的新趋势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引入拓展运动理念
  
  1.现阶段学校引入拓展训练的弊病与不足
  现阶段学校拓展训练的引入主要采取学校与拓展训练公司联合,建立学校拓展训练基地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它的优点,比如可以充分利用专业拓展训练公司的资源,可以较迅速地在学校培养中引入拓展训练中的各种理念。但是这种拓展训练的引入形式在学校培养的具体实践中,表现出更多的是它的弊病和不足。
  首先,这种拓展训练的时间有限。因为是公司加学校的运作模式,学校经费有限,以经营为目的的拓展训练公司只有在学校培养的某一阶段才能将训练引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并且每次训练的时间有限,训练的效果也不能保持长久。其次,这种拓展训练的效果不能持续进行。这种拓展训练的引入模式,导致学校人才培养中,拓展训练只能进行有限几次。例如,学生毕业时组织一次拓展训练,学生入校时组织一次,最多在学校的心理课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作为课程实习再引入一次。整个学校培养中拓展训练的目的、效果不能前后接应,因此这种拓展训练的引入模式的效果也就不能做到持续有效。再次,在培养目标上,拓展训练公司与学校培养目标不可能达到很好的结合。拓展训练公司以经营为目的,无论在训练的目标设置上还是训练的项目设计上,更注重的是时间和经济效益,这导致了拓展训练公司的很多训练项目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培训效果上难以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因此拓展训练并没有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强大作用。
  2.学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运动理念的必然性
  学校体育教学与拓展运动在许多方面极其相似,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拓展运动的许多形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体育教学中。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活动”在教育环节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和显著效果。作为一门实践课,尤其是以集体运动为主的课程,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程序设置中最轻松的、最适合年青人的教学环节。体育教学中很多项目都体现了拓展精神,如球类项目,要求大家具有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团体精神和对其他同学的信任程度;又如学生在长距离跑步时,在同学的激励下,会很惊奇地发现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等。拓展运动在许多方面与体育教学有相似点,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扩张体育教学的培养空间和培养力度,借鉴拓展运动的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将拓展运动的理念引入体育教学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目标与拓展训练培养的目标日趋吻合,也使在学校体育中引入拓展理念成为可能。我国著名学校体育研究专家曲宗湖教授指出:拓展运动对于学校体育所倡导的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活动的理念是一致的,它符合健康体育的理念,但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学生对象特点出发,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项目,可以存在共性的项目,但更重要的是因校制宜,因学生制宜,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活中需要的技能,推广对身心有实际价值的活动。
  3.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的可行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具有人力资源的可行性。从拓展训练的项目和训练宗旨可以看出,拓展训练与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体育教师都是优秀的社会指导员,稍加培训和学习就可以担任拓展训练的指导员。体育教师直接实施拓展训练,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和人才资源,又有助于充分发挥拓展训练在学校培养中的作用。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可以保证拓展训练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同一性。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服从于学校培养模式的。并且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模式,无论是在课程体系的创建上还是经费的设计上,都能与学校培养模式有更好的结合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可以保证拓展训练效果的持续性,可以保证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可以存在共性的项目,也可以设置有特色的项目,从而更好地适应本校学生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除了因校制宜、因学生制宜外,还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活中需要的心理技能,推广对身心有实际价值的活动,从而保证拓展训练效果在学校培养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适应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1.体育教学的综合培养目标应成为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石
  学校中体育教学理念要适应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服务于学校培养的总体目标。体育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单一型培养目标上,而应该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应该,也必将成为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2.体育课程设置应成为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的最有效工具
  课程设置根据学校体育的任务和功能,可设想把它分解成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三大部分。生理层面为学生的自然力,是学生素质发展的生物前提;社会层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性质、方向和水平;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体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外在的科学精神、道德规范及审美经验在学生身上的积淀。这三者相对独立,但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对生理层面的认识,仅把它限定于身体的锻炼及对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掌握,只有在身体锻炼中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心理层面指体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学校体育则以其本身特有的幅射功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社会层面反映为学生的文化素质,是指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真”、道德的“善”和艺术的“美”的教育,使其在知、情、意、行诸方面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确立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
  3.教师素质应成为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加强对拓展训练的学习和理解,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4.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仍是改革后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
  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未来人才素质的优劣,学生将来能否为祖国健康地工作就取决于此。增强学生体质,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只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教会学生某种运动项目技术是不够的,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使其具有独立的体育锻炼的能力,使之与终身体育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工作和社会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仍是改革后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
  5.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是改革后的体育教学模式的高层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体育教学走上体育──健身──健心的轨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生理的健康状况及学习的态度与成绩,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保证学生接受到全面的健康教育,养成注重增强身心健康的锻炼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如何设计适应的拓展训练课程,做到量体裁衣,这将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第一关键问题。其次,如何保证学校拓展训练的安全性、经济性、可实施性,研究最低投入获得最高效益的实施策略是第二问题。检测拓展训练的实施效果是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措施,探索采用哪一种测试方式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责任编辑张茂林)